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admin 2018-10-24 17:26:39 导读

导读 : 法国佩皮尼昂国际新闻摄影节总监让-弗朗索瓦·勒鲁瓦(Jean-Franois Leroy)在前言中写道: “我们中有多少人,曾在戈尔申的办公室里见过他?看他坐在办公桌的后面,桌上堆满了各种做...

法国佩皮尼昂国际新闻摄影节总监让-弗朗索瓦·勒鲁瓦(Jean-Franois Leroy)在前言中写道:

“我们中有多少人,曾在戈尔申的办公室里见过他?看他坐在办公桌的后面,桌上堆满了各种做过剪辑、标注的副本和世界各地的杂志……从20 世纪60 年代末直至他去世,戈尔申是我们中许多人的伯乐。不仅有为数最多的摄影师,还有记者,以及图片编辑、肖像专家、档案工作者……

戈尔申,土耳其人,希帕先生……我们在世界各地有上百人,是他为我们开辟了道路。我们属于希帕时代。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2011 年10 月5 日,他与世长辞,我们都成了孤儿。”

《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讲述的是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创建于1969年的希帕(SIPA)图片社的故事。40年来,几乎所有全球大事件发生时,都能看到希帕图片社记者的身影。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戈尔申·希帕尤格鲁

一份职业 一种激情 一个时代

集苏丹与海盗气质于一身的戈尔申·希帕尤格鲁,主宰了新闻摄影界的辉煌年代。他是独家新闻的巨大磁石与发掘者,希帕图片社( Sipa Press)的创始人。直到2011年10月5日辞世,众多由他发掘的年轻摄影师相继成长起来,这是他毕生的骄傲。他们是希帕图片社激情活跃的一代人,如他本人一样。

他对希帕图片社这支庞大的队伍充满信心,虽然有时没有工资,却仍成为新闻摄影界的先锋。法国摄影记者帕特里克·肖维尔(Patrick Chauvel)调侃道:“他让我拍照,我不知道怎么拍。工作室的人都可以作证,我拍得跟猪一样。从没人给我开过这么低的工资,而我又欠他那么多。”

当戈尔申·希帕尤格鲁还是通讯社腼腆的新进人员时,比起技巧,更是那份“大土耳其人”的精神让他入了此行。他用细长的手指玩着裁纸刀,坐在办公桌后,用锐利的目光审视着面前成堆的报刊,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中摘取并标注。那得碰多少次运气?他却很少出错,这可能是因为,在那些即将发生的大事件中,他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诚然,希帕是所有图片社老板中最富有记者精神的。他传奇的职业生涯从1952年开始,最初在《伊斯坦布尔快讯》(Istanbul Ekspres)的体育版中发表过几篇报道,在那以后从未失去过记者精神(也许有一天他的生平会被改编成电影?)。

那时的他26岁,1.9米的身高在土耳其实属罕见,他绰号“鹳雀”,甚至还组建了一家名叫“卡迪科伊体育”的篮球俱乐部,自己就是队长。但一脱下队服,他就会用笔名“Sait Ceylan”写下队伍的战绩。他的父亲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的贴身保镖之一。虽然他家境良好,而且在耶稣会中最好的伊斯坦布尔市圣约瑟夫中学就读,却在13岁时留着长发,成为“摇摆的60年代”先驱。

这位年轻不羁的记者对信息如饥似渴,最初在1956年用禄来柯德相机拍下了他生平的头几张照片,作为对以色列西奈半岛战役报道的插图。正因为他做记者的直觉比摄影师的强,很快察觉到了这些图片的影响力。他将这些一线图片刊登在1957年由自己创立的《新公报》(YeniGazette)上。就在同年,在选举中遭遇的挫败让他意识到,比起政治,还是媒体更适合他。

事实上,戈尔申·希帕尤格鲁很快便成为四处追寻独家新闻的厉害人物(也在其间附带成了情场高手)。因为有独特的新闻嗅觉,他在土耳其的《祖国报》(Vatan)待了一年后,便开始了自由职业。他利用费内巴切队的一场足球赛,打入了被恩维尔·霍查(Enver Hoxha)封锁的阿尔巴尼亚。

“我拍下了中国参赞刚抵达时的照片。”他沉迷于独家新闻,譬如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期,他用机灵的办法,乔装成土耳其水手,乘坐一艘运小麦的货船进入了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岛。就是在那儿,他用哈苏相机拍下的照片,仅以可怜的500 美元被美联社买下,后来一举成为美国40多家报纸的头条。

戈尔申永不放弃。因此,他等了6年,并于1965 年成为“首位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耳其摄影师”。他拍的一名靠在开花的树下、有尊严但又有莫名忧郁神情的老妇人,成了他个人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而且,还有谁能吹嘘自己开着红色福特野马敞篷跑车去报道1968 年苏联入侵布拉格的新闻,又能够要求阿塞拜疆的士兵们帮忙抢修跑车?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即使在导弹危机期间,古巴仍保持着对优雅的追求:高跟鞋和卷发夹子……”戈尔申回忆道。因为根据卡斯特罗的命令,当时全民皆兵,比如在哈瓦那的一家银行门前的这位持枪的年轻女士。1962年11月,摄于古巴。

后来的一年里,戈尔申迎来了他的转型期,由于伽马(Gamma)图片社的总监,休伯特·亨洛特(Hubert Henrotte)拒绝派他去捷克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报道铁幕下的东欧国家会议,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并在途中决定,要在1969年创立自己的图片社。

虽然希帕图片社最初因资金短缺而并不风光,但那些刚从世界各地赶回来的人们,在餐馆里聚餐,谈天说地,进一步增加了对这份职业的热情和彼此的友情。希帕图片社在某种意义上是个大家庭——其中不乏未来的巨匠,如克里斯汀·斯宾格勒(Christine Spengler)、阿兰·明格姆(Alain Mingam)、拉克·德拉海尔(Luc Delahaye)、阿巴斯(Abbas)、米歇尔·赛邦、托马斯·海利(ThomasHaley)、瑞萨(Reza)、弗朗索瓦兹·德牧达(Franoise Demulder)、帕特里克·肖维尔……

新闻摄影界迎来了光辉时代,而巴黎因其3 家带“A”字的图片社成为新闻摄影之都,这几家图片社也是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

伽马图片社是资历最老的;最守规矩的西格玛图片社(Sygma)比它年轻;而希帕则是坏孩子的角色,什么都做得出,而且能爆出轰动性新闻。这是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同时也是家“沙漠客栈”,有近12000名摄影师,包括兼职或全职的伟大记者或狗仔队,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地歇脚。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标志着希帕图片社名望的转折,其办公地址也随之更替,见证了其成长:从马里南大街的35 平方米,到贝里路的260 平方米,到罗凯潘街的1000平方米,再到穆拉大道的8000 平方米。米歇尔·希什博蒂什(MichelChicheportiche)作为图片社的灵魂和幕后操纵者,负责盈利和效益;费里特·杜泽尔负责这个圣殿的记忆库,管理上千万的图片资料;而菲利斯·斯普林格则负责英文编辑。

在这些年间,希帕在纽约和莫斯科分设了办事处,成为世界第一。当市场愈发艰难时,希帕从未犹豫在新闻上下赌注。戈尔申·希帕尤格鲁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从不休假,被全世界的电视频道包围着。凌晨就到办公室,每周工作7天,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所有法国和世界新闻,等待着有可能成为“历史”的不引人注目的小简讯。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他的挚友,费里特·杜泽尔(Ferit Düzyol)掌管图片社成千上万的档案。

然而,数字革命动摇了整个新闻摄影界。照片的数量激增,自由摄影师也能直接向媒体传输照片。在胶卷时代结束后,通讯社开始衰落,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即使希帕仍在奋力反抗。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戈尔申终于在2003年末退休,并于2011年10月5日与世长辞,留下了希帕时代的传奇与遗产,那是摄影界的世界遗产。

而这本《四十年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米歇尔·赛邦在写道:在希帕的历史中,做出过贡献的摄影师有12000 名,我选出了其中的80名,他们各自的职业道路都不尽相同但都令人惊讶,他们多少书写了图片社的几页历史。我请他们以第一人称讲述标志其职业生涯的一幅图片和那些创造了大事件的小故事。我所选的不一定是最重要或最著名的图片——退一步讲,那些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图片,有时反而失去了精确性——而是一些直接唤起情感和当时氛围的材料。描述一种职业有各种说法。我也想让该行业中的其他重要角色,如图片编辑、杂志社主编、图片社总监等,来共同见证这个创业历程。

后浪出版公司则于2018年10月,成功出版这本《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以此纪念希帕先生及希帕时代。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

40 ans de photojournalisme: Génération Sipa

编著:[法]米歇尔·赛邦(Michel Setbun)、[法]茜尔维·多维利耶(Sylvie Dauvillier)

译者:易  艺

书号:978-7-5356-8256-7

出版:后浪 | 湖南美术出版社

尺寸:245毫米×28毫米

开本:1/12

版次:2018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定价:218.00元

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比肩马格南的希帕图片社

创建于1969年的希帕图片社曾与12000名摄影师有过合作,培养了无数摄影大师。40年来,这些摄影师深入到世界各地记录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践行新闻摄影师的理想,展现人类世界真实的一面。

·80位赴汤蹈火甚至献出生命的摄影师

本书从希帕图片社合作过的摄影师中选出80位,请他们讲述标志其职业生涯的一幅图片和创造了大事件的小故事。重现那个如今已结束的“黄金时代”,解释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爱好者们如何一度使巴黎成为新闻摄影之都。

·110幅定义历史的新闻摄影作品

古巴导弹危机、柬埔寨红色高棉夺权、西贡沦陷、石油输出国组织维也纳总部人质劫持事件、驻留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萨尔瓦多内战、勃列日涅夫的葬礼、旧金山地震、柏林墙的倒塌、纳尔逊·曼德拉获释、伊朗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见证世界历史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希帕摄影师的存在。

著者简介

·米歇尔·赛邦(Michel Setboun),法国著名战地摄影师。1978年开始摄影生涯。他因拍摄 1979年伊朗革命而一炮走红,之后又对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等进行了报道。曾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米歇尔·赛邦,至今体内还留着一颗子弹。20世纪90年代起,米歇尔·赛邦就开始着手一项更宏大的计划——拍摄城市。到1991年,他脱离图片社成为独立摄影师之后,城市题材就成为他的首选目标。米歇尔·赛邦是一个极其勤奋的摄影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拍照,因此也相当高产。2000年以后,他出版的各类城市主题的摄影集不下六部,包括《蒙古,无垠的梦境》《纽约眩晕》《开罗的复兴》,以及三部巴黎作品(《巴黎—夜光盒》《从钟楼上看巴黎》《漫步巴黎》)等。

·茜尔维·多维利耶(Sylvie Dauvillier),法国知名记者,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里尔高等新闻学校。她在法国国家电台崭露头角,之后周游世界各地,为《费加罗杂志》(Le Figaro Magazine)和《观点》(Point de Vue)等杂志撰写报道。她经常和摄影师一起工作,熟悉摄影记者的专长。目前她主要关注文化新闻,并为法国《艺术杂志》(ARTE Magazine)撰写专栏。

译者简介

易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曾任数场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著有十余本译作。

内页欣赏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1971年9月 训练中的爱尔兰共和军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1973年10月 戈尔申和他的支票簿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1974年5月 无忧无虑的年代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1975年4月30日 西宫的沦陷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1975年4月30日 西宫的沦陷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阿尔及尔机场的停机坪上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1977年5月 “杰克逊五人组”在巴黎肖蒙山丘

纪念希帕图片社创始人逝世,《四十年新闻摄影:希帕时代》中文版出版

1981年7月29日 戴安娜狂热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丑娘娘之钟离无盐》正式更名为《齐丑无艳》,翻拍不毁经典
下一篇:10年4次到横琴 习近平:开发横琴的初心不要忘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