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評】紅色旅游:有意思更要有意義
發展紅色旅游有利於強化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也為旅游業培育了新的發展模式和消費市場。如何真正靠紅色立本,而非僅僅套上紅色的外衣,將紅色元素當作招牌和幌子,應當成為各地紅色景區開發建設首先要想清楚的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7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紅色旅游已成為我國整個旅游業的重要方面,要力戒紅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惡俗現象,寓教於游,讓游客通過參加紅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歷史文化,領略革命歷史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
紅色旅游既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特色文化工程,承載著塑造社會價值觀、樹立和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自信的特殊功能。人們走進紅色旅游景區,不僅因物因景,更因一份情感與文化的驅動力。發展紅色旅游有利於強化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鍛造民族精神,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也為旅游業培育了新的發展模式和消費市場。自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發展紅色旅游以來,國內紅色旅游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17年我國主要紅色旅游景區游客數已突破8億人次,創收4719.2億元。
眼下,紅色旅游在各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一批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建成使用,參觀組織、講解等服務工作得到不斷改進和優化,不少紅色景區積極開發文創產品、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讓紅色歷史可視可聽可感。如山東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開發出 “紅色旅游+影視+鄉村旅游”的新鮮模式,湖南近年來舉辦的中俄紅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動,打造了從毛澤東家鄉至列寧家鄉的中俄紅色旅游國際自駕精品線路等,這些都為紅色景區的開發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與此同時,個別紅色景區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紅色旅游成了一些單位巧立名目進行公款旅游的借口﹔一些紅色旅游景區商業氣息過重,在美食、購物、游樂設施的加持下日趨同質﹔一些景區為變“紅”,搶革命人物、爭歷史事跡,甚至對領袖和革命人物作過分神話和迷信的處理,一些講解員為制造噱頭渲染野史秘聞、自編搞笑段子﹔一些景區體驗項目在設計上存在惡俗化傾向,諸如游客扮日軍搶“花姑娘”、身著漢奸服裝拍照留念等。這些問題都提示我們,在不少紅色旅游景區紅火發展的外表下,不能忽視景區建設水平的提升,不能忽視景區競爭和發展意識的提升,更不能讓紅色旅游跑偏變味。
如何真正靠紅色立本,而非僅僅套上紅色的外衣,將紅色元素當作招牌和幌子,應當成為各地紅色景區開發建設首先要想清楚的問題。
在明確自身條件和定位的基礎上,各紅色景區應有序開發,誠實經營,既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充分運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式﹔尊重旅游業發展的規律,避免陷入“吃老本”、坐在革命歷史文物旁收錢的窠臼﹔努力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游的服務質量,讓紅色旅游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在傳承紅色文化與獲取經濟效益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讓革命文物為人們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讓紅色旅游這個香餑餑持久飄香。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