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百城价格指数显示,,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46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45%,涨幅较3月收窄0.45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98%,涨幅较3月扩大1.57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71个城市环比上涨,25个城市环比下跌,4个城市持平。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国房价正在进一步分化。随着一季度及4月各地针对当地楼市“因城施策”相关措施的落地,二季度房企盈利预期难言乐观,未来楼市将呈“退烧”态势。
1
一线城市不再领涨
数据显示,4月涨幅位列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惠州(楼盘)、昆山(楼盘)、中山(楼盘)、厦门(楼盘)、苏州(楼盘)、廊坊、南京(楼盘)、珠海(楼盘)、东莞(楼盘)、武汉(楼盘),其中,前五个城市的涨幅均超过5%,是北上广深的两倍以上。相较之下,一线城市的涨幅开始收窄,北京(楼盘)、上海(楼盘)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2169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53%,涨幅较3月收窄0.99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4.42%,涨幅较3月扩大1.59个百分点。其中,深圳(楼盘)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84%;上海环比上涨0.92%;北京环比上涨2.03%;广州(楼盘)环比上涨1%。
整体来看,政策方面,各地继续因城施策,廊坊、惠州等一线周边城市投机需求增加、房价上涨过快,政府紧急出台限购、提高首付比例、规范开发商行为等政策,为楼市降温;南京、苏州等城市房价水平较高且上涨势头较快,政府出台限价政策,平抑房价涨幅;吉林、长沙(楼盘)等部分城市库存压力依然严峻,政府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给予财政补贴等措施刺激需求释放,鼓励库存去化。供应方面,重点城市推盘量稳步增加,新推楼盘定价进一步提升,去化效果较好。需求方面,深圳、上海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成交量有所回落;其周边惠州、昆山等三线城市承接部分外溢需求,成交量上升;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成交继续维持较高热度。
中指院表示,为促进楼市平稳发展,各地政府将继续因城施策,市场过热城市政策将逐步收紧,投机置业现象将得到一定遏制;高库存城市将继续加大力度鼓励需求释放。价格方面,一线周边及热点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仍然较足,但随着稳房价政策效果的显现,涨幅将逐渐趋缓。
2
沪新房成交创新低
近期,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如深圳“3·25”新政以及更严厉的“沪九条”。其后,沪深两地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均明显下滑。其中,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出现50%的下滑,深圳则达到57%。
就上海而言,“沪九条”为楼市降温效果明显。据上海链家数据显示,4月上海商品住宅供应量为131.4万平方米,环比上涨51.3%,同比上涨30.6%;成交量为97.2万平方米,环比下滑56.1%,同比下滑21.8%;成交均价为32636元/平方米,环比下滑1.9%,同比上涨10.9%。供求比方面,4月供求比出现逆转,为1.35:1,结束了连续5个月供不应求的态势,市场供求矛盾大幅缓解。二手房方面,交易环比减少62.7%,同比减少42.1%;成交均价2.6万元/平米,环比下跌2.8%,同比上涨7.1%。显然,受到“沪九条”政策影响,大量的购房需求被抑制,二手房市场迅速降温,成交量遭腰斩,房价涨速放缓。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调控新政因素,市场交易情绪骤减,来客量普遍缩减一半以上,中高端产品聚集区甚至减少7成,且观望气氛有所抬头。从成交情况来看,4月商品住宅成交量不足百万平方,虽然与前两年较为冷清的“小阳春”行情相比略胜一筹,但相对于去年“3·30”新政带来的这波行情,还是呈现急速下滑态势。
显然,“沪九条”已令过热的楼市出现降温,从效果来看,供求矛盾得以缓和,使楼市回归健康发展轨道。但业内人士表示,从新增供应来看,开发商入市步伐不减反增,尤其豪宅类产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潜在购买力依然存在。不过,调控趋紧大基调未改,且在信贷方面,各银行也是按调控要求严格执行。再者,近期管理层对市场的一些违规操作给予治理,正常交易秩序会被进一步理顺。预计在从严的高压下,投资投机等空间进一步压缩,红五月的成色或受影响。
租赁市场将迎发展“沪九条”不仅令申城楼市成交迅速滑坡,连土地市场成交也跌至历史低位。根据上海规土局数据显示,4月上海土地市场(不包括工业用地)仅成交1幅,为宝山区一幅动迁住宅用地,成交面积2公顷,土地交易面积环比和同比分别下跌87.5%、94.7%。土地总价1.28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滑95.6%、98.5%。虽然成交低迷,但供应方面创下今年月度新高。4月,土地供应面积55.37公顷,环比及同比分别上涨215.8%、1.62%。从性质和区域来看,纯居住用地共6幅,其中市场化宅地4幅,商办用地3幅。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休眠后,土地市场在5月将重新开启,有多达11幅经营性用地出让,其中包括7幅住宅类地块和4幅商办类地块。土地供应方面,大部分位于奉贤、金山、松江、青浦、原南汇等外围区域,甚至包括长兴岛的两幅宅地。而市中心地块仅有四川(楼盘)北路板块和枫林板块的两幅商办类用地。
上海中原市场研究中心表示,5月将迎来房企拿地窗口期,但房企的心态会出现分化。一方面,“沪九条”实施1个月,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交易都出现回落,“五一”房展冷清的行情也预示今年红五月将不再现,价格坚挺之下,低迷格局仍将维系。而上海的调控非短期行为,在近年地价持续攀升后,继续追涨无疑会使风险加剧,部分房企观望现象在所难免。不过,另一方面,上海的城市地位坚不可摧,城市发展仍具吸引力,也令部分房企仍保持一定的投资热情,对地价的判断主要取决于自身实力及对市场复苏的预期。总体来看,由于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房企对拿地与否以及地价的把握也产生一定的不确定,短期来看,地价明显降温的可能性不大,但地价走稳会代替此前追涨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将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同时,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此次政策不但鼓励开发商和个人将持有的住房出租,还允许将商业用房改建为住房出租。例如,上海的住宅类用地都必须配建至少5%的保障房,即可作为公租房,满足社会的租房需求。结合本次政策中的“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未来将可能出现更多较大比重的房源用于租赁,或者全部用于租赁的住宅地块,未来将流入租房市场,缓解供需矛盾。
业内人士认为,去库存是当前楼市任务之一,尤其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由售转租,一来可以盘活存量,提高利用效率。二来满足多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为城镇化助力。另外,当前高库存还有结构性突出问题,即商业类产品高库存问题难化解。从表述来看,今后政策会给予一定倾斜,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改成租赁住房,同样可以化解高库存的压力,对房企而言又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总体来看,发展租赁市场有利于满足多层次居住需求,也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