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志鹏)10月19日晚,噩耗传来,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因病逝世,享年70岁。
1984年3月20日,对一直致力于植物资源研究和科学利用、帮助农民增收的何家庆而言,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踏上了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的征程,225天步行12684公里,途经鄂豫皖三省19个县境,先后攀登千米以上山峰357座,采集植物标本3117种近万份,成为有史以来全面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第一人,其考察报告为中央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依据。考察期间,他穿梭在绵延数百里大别山脉中,悬崖、山洪、野狼、山蚂蝗让他几次历经生死考验,双腿发炎溃烂、全身关节肿痛、患上丘疹奇痒无比等接连袭来,风餐露宿、饥饿难忍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攀登大别山主峰时,脚下一滑,一下子跪在悬崖上,难以上下,只能两只手紧紧抠住石缝大叫救命,幸好一位猎人冒生命危险救了他。
很多人认为他经历了大别山的考察后会安分一些,没想到,1998年2月,他丢给女儿何禾一封信就“失踪”了305天。300多个日夜里,他途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浙江、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份的108个县、207个乡镇、426个村寨,行程约3.16万公里,沿途传授魔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办培训班262次,受训人数逾2万人,同时指导了57家魔芋加工企业,回来之后撰写了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魔芋的专著——《魔芋栽培技术》。
对何家庆来说,此行收获满满,尤其是采集到我国现有27种魔芋品种中17个,并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证明世界魔芋的故乡在中国。
由于贡献突出、事迹感人,2000年4月,他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七届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退休之后,何家庆不习惯享清福的生活,转身投入栝楼产业。他认为,栝楼有着很高的营养应用价值和市场空间,而且适应能力强,有广泛种植的推广潜力,很适合产业化发展。他钻研其中并出版了《中国栝楼》一书,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栝楼的6项发明专利。2016年5月,他踏上了自费“栝楼扶贫”的道路,前往潜山、岳西等地调研。今年7月,在潜山一次栝楼产业调研途中,他突然晕倒在正午的烈日下,后经确诊为癌症晚期。在病床上,他还拖着羸弱的身体跟以前的学生交流栝楼产业的发展,希望他们能对栝楼有更多了解,总结模式,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植物,为百姓谋取更多福利。
在生命的尽头,饱受病魔折磨的何家庆提出,自己一辈子奔走于大山,对大山很有感情,希望能将角膜捐献给山区贫困孩子,让他们重见光明。
为何他的一生执着于科技扶贫,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当年他留给女儿的信上就写着答案:“因为我是个教师,我当为人民服务!”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2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