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视频服务系统和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简称APP平台)流程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以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宗旨,依托星火科技12396科技服务热线,于2014年起建设了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APP),平台每年平均推送信息2000条以上,累计发展用户67633人。星火科技12396指挥中心每年受理咨询近4000人次,专家出诊1000多次,解决问题2000多个,累计带动农牧业增产和免灾的效益累计达2.77亿元。全托式的科技信息服务,使每个农户家中都有了“技术明白人”,田间有了“随叫随到的专家”。
围绕一个使命 破解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巴彦淖尔市是农牧业大市,有着悠久的种养殖历史。提升全市农村牧区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科技信息入户成为科技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的重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积极邀请国内信息专家,率先在全区建成了国内先进、自治区领先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并在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的基础上,创建了远程视频服务系统和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简称APP平台),将电话服务、远程视频服务、移动信息服务和智慧农业精准服务四大信息服务系统有机结合,形成横向多元协同、纵向精准推进的立体式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科技服务农牧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突出两个功能 助力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
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
一是智能推送和人工指定推送功能。即合作方对农户从品种选择、育苗期、种植期、回收期等环节制定标准,平台将标准精确到日,按时推送到用户。同时为用户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在不同生长期适时智能推送生产技术、合作需求等信息。系统事无巨细地参与到用户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形成紧密高效的全产业链条。带动我市农业种植向精品、优质方向迈进,有利于打造我市农产品品牌、地标,提升整体种植水平。二是搭建智慧农业系统,让农民在手机上种菜、大棚里致富。在自治区率先推出“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现代视频等技术的集成,实现种植户在田间棚内和专家远程实时视频、实时诊断,并随时观察温室内作物生长情况,同时实现远程控制温室卷帘收放,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功能。实现精准控制温室生产管理,减轻设施农业种植户劳动强度,辅助专家远程指导农牧业生产。现已建成智慧农业服务站点20个,总体运行良好,达到预期目标。下一步将在全市旗县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合作社逐步推广该项服务。
主推三项服务内容 提升农牧民科技文化素养
一是开展技术服务。选择12396电话服务的农牧民通过拨打热线电话,系统对用户提出的农牧业问题及病害指派接诊、出诊服务,并提供电话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电话自动转接服务、电话录音服务。实现字冠识别、二次转接功能,即利用旗县区固定电话用户来电号码字冠不同的特点,结合自动转接和人工转接,形成一级指挥二级服务的技术机制,减小服务半径,降低服务成本。结合当地种养实际,建立实用技术数据库,按类别编排,制作语音导航服务检索手册,便于快捷查找使用信息内容。选聘专家长期“坐诊”,用户通过电话向专家提出病害问题或疫病信息,专家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电话服务解决不了的问题,指挥中心和服务中心会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出诊服务。2017年5月11日,杭后头道桥牛场主乔东拨打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电话说,场里的一头日产80多斤奶的奶牛,产犊后6天突然发病,腹部膨胀,病危,速请专家诊治。专家赶赴现场细致检查,确诊为皱胃扭转病,随后与畜主商定,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笫二天回访,奶牛恢复正常。
选择电脑网络服务的用户登录12396远程视频诊断培训服务系统,可以利用实物或照片通过系统与专家进行网络对接交流。指挥中心通过系统的远程培训功能对用户提供各类培训。用户通过互联网浏览和查询各类科技信息和资源。
选择手机APP移动服务平台的用户,系统利用4G网络等技术及时向农牧民传送科技信息,解答疑难问题。开通专家答疑、农情预警、市场行情、气象信息等24个窗口栏目,栏目内容丰富、简单易用、及时便捷、时效性强。例如专家答疑服务,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客户端对病株、病畜进行拍照、摄像等方式将问题上传到平台,专家可以“随时随地”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解答。农情预警服务方面,与气象部门和植保站等职能部门进行合作,及时发布与农牧业息息相关的预警信息。2017年7月17日,杭锦后旗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部分农田,将玉米叶片打成条状,蜜瓜叶片开孔,番茄叶片打烂。灾情发生后,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到田间地头查看,详细了解受灾情况,在APP平台上及时指导农民采取喷施叶面肥等技术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是产销对接服务。通过搭建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共享科技成果与科技资源,长期为农牧民和涉农涉科企业提供销售信息服务。为将我市种植的瓜菜销售网络向外延伸,与北京志广富庶公司对接,达成由临河农场新华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绿色瓜菜基地、志广富庶公司负责销售的初步合作意向。在此次合作中,12396指挥中心作为第三方监管,同时通过电话解答、视频诊断、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此项合作带动了我市瓜菜种植向精品、优质方向迈进,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整体种植水平,并将对我市打造精品农业、标准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奠定基础。京蒙科技合作也以此为切入,加强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与示范,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即“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星火科技12396(服务)+市场(销售)”,农户按合作标准要求种植,合作社负责统一收购仓储,星火科技12396服务体系为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北京志广富庶公司负责产品销售,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紧密高效的全产业链条。
三是特色党建助力产业发展。通过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利用手机APP开展党员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信息服务,将“两站”(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与星火科技12396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与“两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与农村牧区科技信息员)进行创新融合,全面提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和科技信息员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使党建工作与科技信息服务融合工作常态化。目前平台已成为我市党员教育六大“红色”平台之一,是我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党建宣传新平台”和“党员教育新基地”。
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为目标,通过建设“巴彦淖尔科技”网党建栏目、制作发放宣传彩页和音视频宣传片、打造农村牧区党员“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在加强党员教育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牧区的科技进步和农牧民科技水平的提高,走出了一条发挥基层党员科技示范和帮带优势、推动基层党组织向“科技服务型”党组织转变的特色党建工作之路。
开展四项措施 助民更要便民
一是与联通公司合作,实行“惠农双免服务”,即免费拨打服务热线免通信费,登录使用APP平台免流量费;二是健全服务网络,实现一对一精准服务。在管理创新上形成市、县、乡、村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四级服务网络。建立了1个市级指挥中心、12个旗县级服务中心、175个综合信息服务站(包括63个综合信息服务站、88个“两站融合”站、24个“技物结合”站)和20个智慧农业服务站,开展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三是建设全覆盖服务系统。建设了移动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手机APP)、科技信息服务网站,12396电话咨询热线、巴彦淖尔科技(纸媒)、巴彦淖尔科技(自媒)五位一体的服务系统,确保让每位农牧民都能随时随地享受科技服务;四是尝试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在星火科技12396杭锦后旗先锋专业合作社服务站、玉林专业合作社服务站、临河区新华专业合作社服务站安装M-POS机试点运行,探索农牧民用户在POS机上可开展非现金交易、便民缴费、小额取现等相关金融业务,同时实现交易数据的抓取。
依托五个支撑 让信息服务有硬实力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壮大技术服务力量。与富川饲料、金田正茂种业等国家和自治区级农牧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技术服务站,吸收企业技术服务专家进入12396服务体系,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二是依托科研院所,夯实技术支撑基础。与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河套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全市农牧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三是依托电商平台,提供及时的供求信息。结合我市现有的如内蒙古羊畜产品交易平台,渤海商品交易所五原营业部(葵花子)电商交易平台,以及涉农涉牧企业等开展电商交易业务。与巴彦淖尔市四季青菜市场和巴彦淖尔市羊畜产品交易中心合作每日发布我市当日的各类农副产品的交易价格,以供用户参考;四是发挥西部区服务中心的总部服务效应。由于我市开展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效果显著,自治区在我市成立自治区西部指挥服务中心,将自治区西部地区的科技信息服务由该所统一受理,并将呼和浩特市19名专家、阿拉善盟10名专家纳入服务体系专家队伍统一管理。西部指挥服务中心的成立,既壮大了专家服务队伍,提高了服务质量,又拓宽了服务领域和范围。2015年末,科技部批准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该所为园区提供总部服务,在原有的科技信息、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努力为推进产业融合、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提供支撑;五是结合当地农牧业服务实际,选聘了101名农、牧、林、水、气各行业专家,并打造“12396+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专家资源,扩大专家队伍。同时从农村牧区种植养殖能手及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带头人中选出451人,聘为科技信息员,及时采集、收集、汇总、上传、反馈问题信息。
追求六个创新 引领科技信息服务新征程
一是追求理念创新。秉承“想到前沿、做到前沿”的工作理念,在创新科技信息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勇于探索创新。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城市版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智慧巴彦淖尔”的研建工作。
二是追求服务手段创新。在科技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上,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下移,在科技精准扶贫示范点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设立精准扶贫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APP)服务站点,免费为贫困户发放手机,安装APP服务软件,实现随时随地精准信息服务。并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和科技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新思路,在贫困户新建的温室大棚配备专门技术人员,合理安排生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贫困户生产适销对路的绿色农产品,使所服务的东升村109户国贫户有87户精准脱贫,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为全市科技精准扶贫提供了示范。
三是追求服务方式创新。通过改进电话服务功能,降低服务成本;创建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实现用户与指挥中心远程诊断对接;研建APP平台,通过智能手机,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服务。改进完善APP平台,新增智能推送、大数据抓取、农村电商服务等功能。
四是追求效率创新。巴彦淖尔市科技信息服务实现了电话及时接通,出诊服务专家8小时内到达田间地头,APP专家答疑当天提供回复的高效率服务。
五是追求协同创新。创新部门协作,激发科技信息服务活力:与市委组织部、市科学技术协会、巴彦淖尔市气象试验站、杭锦后旗气象局、河套学院、内蒙古羊畜产品交易中心、四季青菜市场、渤海商品交易所五原营业部、联通公司、富川公司、磴口蜜瓜协会等加强合作,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六是追求组织机制创新。为适应新模式服务的需求,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1个指挥中心,7个旗县区服务中心,在河套学院、富川公司、巴彦淖尔市气象试验站、杭后气象局、磴口蜜瓜协会建立了5个农牧业科技服务站,在全市各乡镇苏木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站175个,在各村组嘎查发展农村牧区信息员4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