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魏艳)“大数据有利于提升科技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大数据技术条件下,科技类媒体可通过网络等公开渠道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数据,对事实进行更加真实、准确、可信的报道。”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做出上述表示。
会上,邬院士还向大家讲解了街景视频利用语义分割掩码视频合成、人物视频利用草图视频合成的操作原理,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可做到以假乱真。邬贺铨强调,视频“眼见为实”也未必靠谱,仍需要科学的手段向公众解析,将人工合成的视频还原真相,以正视听。随后,邬院士向大家展示了四张照片,又解释道,“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假新闻里面有图有真相,但这四个人物就是利用草图视频合成的,也就是说这些人根本不存在,又怎么谈得上是真相呢?”
邬贺铨表示,利用大数据技术检索关键词和图形及视频过滤,可及时快速的发现并识别谣言,阻断其传播渠道,政府部门亦可以通过舆情监控,发现舆情传播,并公开辟谣。“对于标题里面有传疯了、看哭、网曝这类词的文章,如果作者不修改,那么就会降低文章的推荐率,或者直接拦截。”
邬贺铨认为,大数据技术使得新闻形态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喜闻乐见、新颖高效的可视化图形来传达科技新闻。中央电视台在播报重要活动时就采用了可视化数据,直接将数据呈现给观众。科技传播如配上图形和动画及视频,则更直观易懂,如果再附上时间佐证则更可信。
此外,邬院士还梳理归纳出“2015—2017年度十大科技谣言”,如2015年的“荔枝泡药水引起手足口病”、2016年的“福岛核事故导致日本出现新血型”,2017年的“喝白酒能抗癌”、“地震云可预测地震”、“凉茶能延寿10%”等,皆属于假新闻。
(责编:岳弘彬、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