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关键支撑要素(3)

admin 2016-04-21 17:09:45 导读

导读 : “四对接”就是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产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

  推动全面创新,必须正确处理科技创新和非科技创新的关系。第一,科技创新与非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在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要以科技创新带动商业模式、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也要以非科技创新支撑研发、设计等科技创新。

  第二,,科技创新与非科技创新统筹推进。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国曾经是二元经济国家,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挥优势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由优势地区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跃升,参与国际竞争。为此,习近平同志要求北京、上海等优势地区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全局转变发展方式。这就把区域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作出区域安排。

  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4年在北京考察时提出5点要求,其中之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同年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建设北京、上海等科技创新中心,必须从国家战略出发。第一,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备全球影响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首先是国家战略,其次才是地方战略。因此创新中心必须面向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定位,确定国际一流的创新目标。国际一流的创新目标就是实现原始创新,提供未来技术供给,成为新产业革命的创新中心。

  第二,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备广泛带动力。之所以建设创新中心,就是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中心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当地的一亩三分地,必须放眼全国甚至全球,向其他地区延展创新链和产业链,对相对落后地区和传统产业形成带动能力,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无形资本实现智能型增长,成为新发展方式的创新中心。

  第三,科技创新中心具备强大价值实现力。我国已经度过了温饱阶段,实现了整体小康,正在建设全面小康。近年的统计公报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而且两个数值越来越接近。从经济规律来看,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阶段,人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领域,生产和消费方式比较粗放;而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的物质消费不仅有一个大的增长,而且出现重大的升级,同时人们的非物质性消费也大幅度增长、升级。因此科技创新中心必须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建立强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转化能力,成为小康社会的创新中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自主创新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就是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着眼点不同:自主创新的着眼点是提升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而创新驱动发展的着眼点不仅包括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转换。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把创新驱动发展与自主创新统一起来,找到了后发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创新崛起的道路。

  2014年在中科院、工程院两院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15年在参加“两会”上海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立足点放在自主创新上。第一,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不能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首先,要坚持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和突破策略;其次,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形成局部绝对强势;再次,超前规划布局,抢占先机,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第二,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高端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必须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研究的创新,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确保我国创新发展的后劲。

  第三,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必须全球定位,开源创新。通过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整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在科技创新中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

  第四,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却没有用户,那就跨不过创新的“死亡谷”。因此必须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发力,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大力实施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公共采购政策和其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自主创新培育领先市场。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使我们自己的先进产品能推得开、用得上、有效益,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责任编辑:蒋正翔]

5

3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2016上海国际成人展 泷泽萝拉助阵自创品牌引爆全场
下一篇:军委国防动员部下设民兵预备役局边防局等单位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