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功能于一体,或只能定时定点智能投放,或对居民投放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或具有满溢报警功能……在上海部分居民小区,多种具备不同功能的智能垃圾箱房开始进行试点。
6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上海于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表示:根据居住小区实际,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收集容器设置应当符合四类垃圾投放需要。多层、高层住宅小区可根据小区实际,合理设置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住宅小区垃圾箱房或垃圾压缩站应当成组设置四类垃圾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可细化设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配置可回收物打包设备。
目前,在上海的很多垃圾分类小区,正在按照《方案》要求对垃圾箱房进行改造,部分小区开始尝试智能垃圾箱房。
试行“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
今年5月,位于闵行区普乐路425弄的普乐二村小区,设立了沪上首个“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项功能,可以承载多重任务需求。
比如,通过监控装置,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有效识别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引导居民实现正确分类方式,提高管理效率;红外端口扫描,支持绿色账户卡识别,反应更加灵敏,避免了原先手机扫描时可能遇到的网络差、光线暗、对焦慢等问题。
同时,还提供无人化自助服务,在摆脱对现场保洁人员依赖的同时,避免与居民作息时间冲突,随时随地,灵活自由;精细化垃圾分类,将原有的四分类垃圾细分成八分类,让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更准确地分辨垃圾类型,降低垃圾分类压力,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专职人员驻场和提升垃圾分类准确性的效率,对于减轻政府市政服务支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投放+称重系统智能垃圾箱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供图
智能垃圾箱房可设定时定点投放或智能称重
在已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则从小区的6个垃圾箱房中选了1个垃圾箱房进行改造,将过去的不锈钢投放口换成智能投放口,只有居民在指定的投放时间拿着指定的智能卡刷一下,投放口才会打开,如果不在指定的投放时间刷卡,垃圾箱房也不会理睬投放居民。
与此同时,每张智能卡都“绑定”了一户居民,在刷卡投放垃圾时,居民的基本信息会传输到居委会的后台,是谁扔的,一目了然。对于把垃圾扔在箱房外面的居民,通过后台数据也能找到,因为这样做的住户,其刷卡频次会不规律,甚至一次都没刷过,很容易识别出来。
位于虹口区的蒋家桥社区,通过对湿垃圾投放点位的垃圾箱房进行改造,在原有干湿分类投放的基础上,增加了1套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智能投放设备。该设备自带称重系统,居民通过刷卡、按钮、自动开箱、投放,将不同的垃圾投放至不同的箱体,同时根据居民投放不同垃圾的重量可自动进行积分。
此外,除了能够在后台数据系统对居民投放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外,垃圾箱还有满溢报警功能,能提醒环卫工人及时清运。
智能回收站可将积分转入微信钱包
最近,不少小区里还出现了一种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的身影。这是一款智能化物联网终端设备,通过自助交投、自动称重,实时给予居民相应积分并转入手机微信钱包。回收站回收的4个品种包括:饮料瓶、废旧衣物、废旧报纸、电子废弃物。
回收站的“通关密语”是手机微信小程序。居民首先扫描回收柜上的二维码打开微信小程序,然后在微信小程序上操作对应的机柜,如开门、投递、关门等相关操作,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废物回收。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查看账户信息、积分信息,进行积分兑换等。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将改变居民的垃圾投放习惯,能够让垃圾箱房从对保洁员、志愿者值守的依赖,逐渐向无人化、自助化发展,让垃圾分类充满科技感和智慧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文明行为。目前,这些智能垃圾箱房还处于试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