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家书的火爆让科技拥有了温度

admin 2016-04-21 15:59:39 导读

导读 : 微家书的火爆让科技拥有了温度...

  微家书的火爆,证明了科技时代的人们,同样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为亲人送去慰藉与祝愿,重现鸿雁传书、笺短意长的文明教化礼乐风景。传统不死,只是日新,而人之真情永恒,我想这也是微家书活动最想表达的一个理念。

  不久前,知名作家、网络策划师杜子建在微博上晒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诗句,请网友续写,短短10多天内回帖就超过3万,网友惊呼“国人诗性未死”。如今,由中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文明办、市网信办主办的2016年“微家书·传家风”全民修身齐参与活动,以呼唤严慈孝悌的家庭精神秩序、重塑人际社会的温情纽带、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崇高敬意为目的。启动半月以来,收到投稿逾万篇,获43万人次点赞,这同样足以令人惊叹“传统不死”。

  家书,的确是现代人淡漠已久的记忆了。在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年代,古人常年宦游在外,浮云一别,流水十年。故里窗外寒梅著花未?家中老母可曾倚闾远望?鸿雁横空,双鲤迢迢,衔家书而来,这温暖与美好的意象,足以慰藉多少流离的心灵。

  杜牧说:“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袁凯说:“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杜甫更有流传千古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小笺与墨香,跨越千山万水,历经风雨与兵火而来,有幸交到了收信者的手中,想必已经是皱巴巴的一张旧纸了,但是其中有老父母的叮嘱,妻儿的牵挂,又岂是金银俗物可以度量的?

  先人在这艰难时世之上负梦前行,往往有赖于一封家书之支撑。从曾国藩到曾纪泽,从傅雷到傅聪,家书往复间蕴涵的关切、训诫与温文家风之传承,百载之下,令人神往。汪曾祺老人写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文章,亲情之醇厚、绵延与微妙,,又何尝逊色于爱情与友情呢?只是因其内敛与含蓄,而容易为我们所忽视。往往只有过来人才领悟到,子欲养而亲在,实在是人世最大的快乐。

  到了互联网、高铁时代,人们的出行一日千里,信息的传输疾如闪电,亲人之间的关系,却日渐淡漠与疏远。书写家书的思虑万重,启封家书的狂喜与忐忑,已成遥远的旧梦。其实,便捷何尝是不作为的理由?所谓网络稀释情感,或只是我们漫不经心的借口?

  现代技术不足以成为借口,我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所谓现代,不过是传统绵延至今的一个面相。今日的现代,也是明日的传统。微家书之所以火,正在于它是一种古老传统的现代表达。我们不妨做个破题:微家书,因“微”而轻松、坦率、直接,因“微”而更适合于微信平台的传播,这是它的现代性所在;而“家书”正是一种古老的家庭文化传统,以儒家的家庭伦理秩序以及发自人人内心的诚挚亲情为支撑,它因此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一贯含蓄、羞于坦诚内心的现代中国人,正是在这里寻觅到了一种无比自如的表达亲情的方式;与“家书”传统隔膜已久的年轻一代,突然惊讶地发现,传统不是老旧和过时。打开手机,收到的除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热点、娱乐新闻之外,还有来自父母、兄姐的一封封家书,这些关切满满的话语不大可能在日常的闲聊中出现,科技因此拥有了温度。

  微家书的火爆,证明了科技时代的人们,同样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为亲人送去慰藉与祝愿,重现鸿雁传书、笺短意长的文明教化礼乐风景。传统不死,只是日新,而人之真情永恒,我想这也是微家书活动最想表达的一个理念。(庄越之)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有麦科技:领衔迈进互联网通讯新场景
下一篇:河蟹蜕壳关键时 高淳科技入户技术指导不放松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