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游客与景点“相见恨远”,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保持一颗不断改善、精益求精的心,努力让漫长的旅途变快捷、变舒适,变成美的享受。
□岳燕云
7月11日召开的自治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为了使游客更快捷地抵达目的地,我区交通部门通过增加道路供给、提升科技手段等方式,构筑“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
新疆地域广阔,自然形态丰富,既有大漠戈壁,又有森林草原、湖光山色,这是新疆旅游业的底蕴所在。然而,地广就意味着路长,导致新疆旅游业一直存在“旅长游短”的难题。我区在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中,一直致力于破解这一难题。
前不久,G217线独库公路提升服务品质工程完工。全线设置1500个停车位、19个环保型厕所等为自驾游游客提供更大便利。再往前,6月10日,阿勒泰地区环飞航线开通,从喀纳斯出发前往可可托海景区仅需55分钟,而过去连接两地的陆路交通需要10小时左右。
纵观这些具体举措,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着力打造旅游兴疆的“宝马良驹”,让旅途更快;二是通过“疆内环起来”实现景点串珠成链,让旅途更便捷;三是在路上做文章,如增加冬季温水洗手服务设施等,让旅途更舒适。每一项举措,都在探索破解“旅长游短”之策,最终目的是不让游客与景点“相见恨远”。
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的这一特点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追求上。一次让游客觉得旅途遥远又不便捷的游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游客审美体验,游客黏度也因此减弱。相反,不让游客与景点“相见恨远”,会带来多重效应。
从微观角度讲,一趟快捷舒适的旅途,既能节省旅游时间成本,又能增强游客审美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出游计划。据抽样调查统计,在住宿、饮食、景点、交通等主要的旅游影响要素中,60%左右的游客认为交通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其最为重要。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交通服务质量好的景区很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流。
从中观角度讲,道路通了,相邻地州就可以更有效实现线路对接、资源对接、景区景点对接,推动新疆旅游走出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有助于区内各地合力破解旅游发展难题,逐步打造一批在市场上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旅游产品,进而提升一个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从宏观角度讲,破解“旅长游短”困局,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措施,都是在努力调整“旅”和“游”的时间比例,使其更符合当下游客“快进慢游”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交通建设被放在了旅游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客观上会推动我区旅游业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不让游客与景点“相见恨远”,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保持一颗不断改善、精益求精的心,努力让漫长的旅途变快捷、变舒适,变成美的享受,让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游客心中留下“远方不远、诗意更浓”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