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admin 2019-01-30 17:03:04 导读

导读 : 国家旅游地理重庆巫山1月28日讯(记者 唐探峰) 腊梅绽蕾,馨香飘逸。林业部门传出喜讯:重庆市巫山县大昌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大昌...

国家旅游地理重庆巫山1月28日讯(通讯员 唐探峰)腊梅绽蕾,馨香飘逸。林业部门传出喜讯:重庆市巫山县大昌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大昌湖如一颗“璀璨明珠”崁镶在壮丽三峡腹心,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生态旅游名县巫山再添一张靓丽的国家级新名片。联姻大昌古镇、大昌八景、乡村景点和大昌文化,醉迷四方游客。
日前,笔者采访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一系列建设工作,成效突显,亮点纷呈。

树立品牌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腹心地带。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成库后,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巫山小三峡上游大宁河河段出现了美丽的大昌湖,蓄水面积达17平方公里,这是三峡工程蓄水新惊现的“黄金湖”。
2011年12月,巫山县政府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大昌湖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自大昌湖形成以来,巫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昌湖建设工作,成立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指挥机构,综合现代设计理念,遵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制定了科学规划。
县里强调要按规划建设大昌湖,项目建设要以保护湿地为核心,把生态放在第一位,把保护好水质放在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环保系统建设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搞好各项建设。同时要突出特色,实施“文旅融合”、“林旅融合”方针,结合旅游文化、古镇历史文化、移民文化、巫文化,搞好文化内涵挖掘,做好文章,树立品牌。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林业部门牵头,旅游、国土、水务,环保、交通、移民等部门和大昌镇齐心竭力,共同努力建设大昌湖。
建设期间,县党政领导多次深入大昌湖督导各项建设工作,现场办公,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保证质量,推进项目。同时,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县老干部都到实地视察、走访、调研,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谏言献策,提出“金点子”,为打造好大昌湖增光添彩。

五大功能
大昌湖建设,因地制宜,分为五大功能区。大昌湖湿地公园南北长6.14KM、东西宽7.84KM。南以第一道山脊线及泰昌大桥为界,北以水洋路并沿洋溪河到官阳镇为界,西至七里桥,东至182米水岸线,总面积1464.73公顷。整个公园包含原有河流和回水倒灌形成的库塘湿地双重特性。
政府投资3亿元打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昌湖共分为五大功能区,即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公园建设以长江三峡库区库塘湿地为基本特征,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水资源保护为基础,以现代旅游及科普宣教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消落带治理试验示范与巫山文化为特色,力争建设成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湿地体验和巫山文化休闲游览”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经过持续努力,各功能区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国家相关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关停了湿地公园周边的水泥厂、采石场等工矿企业8家,其中,水泥厂1家、石膏厂1家、采石采砂厂3家、非法码头3座。拆除8个水泥灌、清理采砂船5艘、传送带8500米、机械13套和禁运一批小船只。按照整改方案,建设水源涵养林3570亩,恢复了生态植被,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已初具规模,既有力地保护了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又扮靓美化了旅游风景,两全其美。
大昌湖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成“山、水、林、田、湖”配套成龙,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命共同体呈现在世人面前。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等项目,同步建设。在消落带湿地栽培植物数百亩,湖滨植物恢复9.3公里,建成鸟类湿地850亩。坚持“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四马齐骋,相得溢彰。政府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定为对鱼类禁捕期。2013年起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放流后禁渔期15天。大昌湖已建成多功能、开放型、综合型湿地生态文明胜地。

野生天堂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系亚热带绿阔叶林区,属神农架林区。湿地公园森林植物异常丰富,种类繁多,共有森林植物190科796属1965种,散存中华蚊母、银杳等,植物多样化。
动物资源颇丰,如羌活鱼、猕猴、鸳鸯、鹭等。公园内鸟类越来越多,由公园申报前131种增至143种,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在不断增加,飞到大昌湖越冬的雁鸭类的中型游禽和涉禽达1万余只。还陆续发现了凤头大白鹭、夜鹭、罗纹鸭等新纪录种类。
建成了水生植物博物园,整个博览园建设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18个小型种植塘,呈阶梯形分布,整个水系分东西两侧,由高位塘向低位塘流去,最后排入大昌湖。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布构合理,有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三个层面,体现了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不同阶段。
种植有代表性的水生植物20余种,如芦苇、菖蒲、灯心草、水葱等常见野生植物;睡莲、美人蕉、梭鱼草等观赏性高的植物;水芹、菱角、鸭舌草等食用性植物;苦草、金鱼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还补植了乔木,如香樟、朴树、枫香等,以及灌木、地皮,如兔子狼尾草、蒲苇、栀子等,形成丰富多样而充满野趣和观赏性的湿地景观效果,生态多塘性和植物体系的建成,既能拦截泥沙和净化污水,又具科普宣教作用,还有景观性。整个湿地公园成了野生动植物生存的“美丽天堂”。

亮化美化
对湖滨岸坡进行了精确修复,恢复自然植被,美化湖岸。共分A、B、C三类实施。A类:本底现状较好,适当自然修复,少量补植,跟踪管护;B类:对存在一些问题的,采取辅助措施,更新修复;C类:现状破坏较严重的,采取工程措施修复。蓄水145米——170米栽植狗牙根、灯心草、菖蒲、香根草、香附子等耐水生植物;170——173米栽植千屈草、芒草、双穗雀稗等耐湿植被带;173米——175米载植柳树、池杉、水麻等耐湿耐旱乔灌木带;在175米以上栽植桑树、楠木、柳杉、塔柏、盐肤木等,构建复合农林生态系统带。公园内水质常年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实施“文旅融合”、“林旅融合”、“农林融合”方针,大昌湖与周边的旅游景点联姻成旅游胜地。大昌湖泰昌大桥东系峡口“袖珍湖”,湖东紧连“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国家5A级小三峡景区;“袖珍湖”北系距今1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和大昌新镇,古城地址已沉入“湖海大泽”,整体搬迁原貌复建,其中有36处清代古民居。此为三峡库区、渝东门户首座整体搬迁的古文化名城,并恢复了生态植被,既古朴古风,又古色古香。
在大昌湖南岸光明村,建有花卉园,每到春天花卉怒放醉客数万人。花卉园以郁金香为主,还栽培牡丹和桃树、古黄葛树等。湖岸建有一批农家乐,花期游客如潮,除了本县市民,还有周边区县和重庆市区、陕西、湖北等省市的游客慕名前来观湖、赏花,留恋忘返。
大昌湖建成了科普宣教基地。近年,大昌湖湿地办公室与当地学校合作,全面普及科普知识。还聘请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科技宣传方式、内容,科学选址建设湿地“科普长廊”,结合历史文化、巫文化、红叶文化、移民文化,完善科普宣教内容,发挥各自作用。

监测管护
建成全面监测体系,强化湖区管护。据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的同志介绍,聘请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为湿地公园技术科研合作单位,全面监测大昌湖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根据监测情况将简家坝、黎家湾作为鸟类栖息地改善的重要“安乐窝”,既为鸟类栖息提供优越的自然、安全的生存环境,还为鸟类观测、研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的保障。同时,建立了小型气象站、土壤监测站、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点等,采购了视频监测设备、室外LED数据平台软件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设备,一切安装完毕、通过验收并全面投入使用,发挥作用。
航务部门强化对黄金水道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规划航运,设置航标,严格航运,消除安全隐患。城乡市政管理部门定时对大昌湖清漂,防止水污染。水务部门履职尽责,加强大昌湖水资源管理。环保部门加强对大昌湖环境监管,确保大昌湖生态、水质保持良好。
在大昌镇各社区居委、水陆交通要道、车站、码头等处,合理设计宣教展示牌,让广大群众认识、了解、保护国家湿地。在大昌镇、县城主要交通要道设立了旅游路标牌8块。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和县教委协作,多次开展湿地宣教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进湿地公园参观学习。湿地知识进学校、进机关单位、进社区、进农家各项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国家湿地公园的知名度、美誉度,又增强了全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和创建氛围。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如崁镶在壮丽三峡的一颗“明珠”,光耀神州,惠益世人。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郁金香扮靓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花卉园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云雾缭绕的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国家湿地公园大昌湖恋城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醉游客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观鸟屋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大昌湖湿地公园夫妻恋姻葱茂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农家乐集群   唐探峰摄

三峡“璀璨明珠”——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图)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英德多举措齐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全亚洲的旅游攻略都在这 快来收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