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界明星,到PE大佬;从“奔私”高管,到志在入行的年轻投资者,再到未出茅庐的在校大学生……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来自16个城市的数10万报名者奔赴考点,共同参加这场规模空前的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
23日一早,位于北京市南五环外的北京印刷学院门口,就挂起醒目的红色条幅,校内也贴上考场路线指引图,引导着从各区赶来考试的报名者。而在学院门口,不少打着服务于考生的互联网机构,也借机做起了广告。
为了避开高峰期,不少前来考试的“大佬”选择地铁出行,临考前的半个小时就早早到场,翻看笔记,做最后的冲刺。一位从朝阳赶来的私募股权机构的合伙人告诉记者,他之前做了几周功课,希望能一次通过,接下来将发一只规模上亿的产品。
与印刷学院相隔50公里的北京体育大学考点,在某知名阳光私募市场部任职的小赵,赶赴这里的“下午场”。此前,她刚通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这一次只需再考一个“科目二”就行了,但由于提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对考试结果有些担心。
据小赵观察,她所在的考场约80人,从年龄上看,考生呈现出一定的“两极分化”——年龄大的约四五十岁,他们可能来自私募的高管,但为数并不多。大部分看起来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有的看起来更像在校大学生。
一位署名为“青春的不速之客”的网友对记者表示,他虽然不是金融相关专业,但从大一刚进校时,就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去年年末考取了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证书,并顺利获得了一家基金公司实习的机会。
类似这位大学生的“考证”案例,并不鲜见。据记者了解,面对竞争压力的步步逼近,目前高校在校生,尤其是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多热衷“考证”,券商资格证、注册会计师、基金资格证,能拿多少拿多少,所谓“证多不压身”。
据《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证券行业一直以高薪酬和高福利位居各行业之首,让很多大学生趋之若鹜,想投身于证券业,华丽变身“金领”。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阳光私募合伙人陈峰感慨道,尽管此前预料到这次报名人数远超以往,但“57.4万”的报名科次,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庆幸的是,这一次他并不在备考之列,基金从业资格证早在他入行之初就已拿下。
陈峰公司的另一位合伙人,就不像他那么幸运了,却也由此“因祸得福”。去年年中,这家私募准备新发一只产品,但因管理人未取得从业资格证被否,无奈之下,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合伙人不得不暂停手头的投资工作,重新拿起书本。
最终,这位合伙人拿下了基金从业资格证,这家阳光私募继续新发基金也不再受限制。提起“考证”往事,他对陈峰开玩笑说:“多亏了‘考证’,避开了去年那轮股灾,若是急着发产品,净值下跌不说,投资人怕再也不敢买我的产品了。”
与以往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不同,这次报名规模空前的考试,首次将私募股权基金从业者纳入必考人群。至此,私募证券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这两类面对同一类特定投资者服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都必须通过考证才能拿到基金募资的“入场券”。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做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还是做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基金,虽然两类机构业务差异很大,但都要对投资人的钱负责,募集资金管理也都要受到相关法规的约束。
“今天很多朋友都在奔赴考场的路上。没错,做创投的都得考这个试,不然没法做法人和管理人,特别是那些早已锁定了的管理人和大佬们。”一位券商高管称,资格认定对基金管理人是“约束”,也是规范,这对整个行业和投资人而言都是好事。
不过,面对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两个不同行业,这位券商高管也不赞同“一刀切”。显然,这一点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日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摒弃死记硬背模式,重点考核应知应会”的通知,对考试做了些完善和优化。
通知提出,“积极组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的考试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为尽早推出适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安排奠定基础。”为行业提供形式多样的考试服务,力争最大限度满足行业需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