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学院的开班,只是吴门医派实现新发展、发挥新特色的举措之一。针对目前影响市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吴门医派如何发挥特长,使慢性病得到精准治疗?针对市民日常养生健康需求,吴门医派如何推出适合苏州气候变化的养生方法,治未病,提高市民幸福指数?随着健康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吴门医派传承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路径也日渐明晰。
不断创新是发展内生动力
这几天,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博导姜宏有件开心事。“第三本有关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书,马上就要出版了!”姜宏介绍,三本书组成一套,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中医药,辨证论治,通过服用煎药的方法益气化瘀实现重吸收,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免受开刀之苦。据临床测算,10个达到西医手术指征、需要开刀的患者中,有3个可使用中医方法解决问题。这项技术获得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3项,在全国处领先水平。
这项中医技术成果如何获得?
“其实就是在吴门医派名方基础上,根据当前疾病实际情况,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调整,更好地治疗现代人的疾病。”姜宏介绍,吴门名医很多理论在现在看来,不仅不落后,反而很先进。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是吴医第一部系统的骨伤科著述,书中就明确骨折不仅是外科疾病,还是内科疾病。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医治疗骨折,往往在局部处理后,还要辅以汤剂。市中医院的自制制剂骨折合剂已使用40多年,收到了很好的疗效。而这一观点近期才被部分西医认识,并建立骨内科学。
“不断创新是吴门医派得以发展的内生动力。”吴门医派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欧阳八四介绍,吴门医派之所以享有盛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代苏州名医根据当时情况,求新求变,并形成自身理论体系。据了解,吴门医派名医、著作等收集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名医2000多位,现存著作2000多部。“我到全国各地博物馆、图书馆寻找吴门医著,看了自己都惊叹!”欧阳八四告诉记者,有的医著一部就有24册,叠起来一米多高,解说非常详尽;有的尽管只有薄薄十几页纸,却将中医解剖知识全部写透。
吴门医派起于元末明初,之所以在清朝发展到鼎盛,和当时的疾病有一定关系。据了解,清朝中后期,传染病肆虐,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温病,吴门名医仔细分析病情,开出治疗有效的药方,并形成系统理论,吴门医派也因温病学说而名扬天下,有了“吴门医派甲天下”的美誉。“吴门医派要有新发展,也必须根据现代疾病发展情况,求新求变,形成特色。”欧阳八四说。
发展适合现代需求的新产品
家住三元二村的王阿姨最近失眠,晚上老是睡不着。市中医院专家给她开了个简单养生茶:酸枣仁、五味子、麦冬、桑葚子、枸杞,开水一泡喝起来酸酸甜甜,失眠问题缓解了不少。据了解,市中医院不少专家针对相应专科都有养生茶方,目前医院17个病区为住院病人提供27种免费养生茶:肾内科用菟丝子、枸杞,平补肾气;肛肠科选取生地、麦冬、玄参等,健脾生津;脾胃病科选
择藿香、佩兰、金银花等健脾益胃、
清热除湿。不少患者还把方子抄下
来,出院回家后继续喝。
不仅是养生茶,保健养生操、中药面膜、中药雾化等中医治疗新方式也广受市民欢迎,有的项目不预约根本做不到。
“不仅要对吴医古籍进行深入挖掘,传承学术内涵,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适合现代需求的新产品,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市中医院院长徐俊华说,很多吴门医派经验方、中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经时间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把这些经方用好、用到位。据了解,市中医院正筹建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科室发展制定规划,推动科室资源整合,更好地发挥中医在防病保健方面的作用。
“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正是一代代名医的传承创新才有了吴门医派的成就。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承教育,近年来中医院开展“天士计划”,培养青年中医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传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诊疗技术,塑造
新一代吴门名医。
吴门医派的发展还需要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据了解,市中医院原有名方300多个,后来只有50多个成为自制制剂。“把吴门名方整理出来,根据各专科分类,由相应科室进行研究,和临床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大工程。”欧阳八四说。采访中,姜宏坦言,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上取得突破,也依赖于项目的开展。据了解,该院骨伤科作为全国重点临床专科,通过国家中医药项目,在经费、人力等方面获得支持。
中医中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如何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更好地为苏州市民健康服务?苏城百姓能否在不同季节,喝到适合自己的养生茶?
为支持吴门医派传承发展,更好地为市民健康服务,去年底,市政府印发了《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明确了传承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方案,要建立具有吴门医派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干预体系,做好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中医药健康干预,围绕教育、科研、产品分别建设三大传承发展平台,促进中医药学术理论和产业发展,培育吴门医派的中医药人才。
市卫计委主任谭伟良表示,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是“不生病、少生病”,这正契合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养生茶、药膳等,简便易行、形式多样,可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苏州健康“531”系列行动计划构建的“急病要急、慢病要准、无病要防”体系中,吴门医派在“慢病要准、无病要防”环节可大显身手。他说,吴门医派要积极发展适宜技术,对传统著述和经验方深入挖掘,将吴门医派的独到之处提炼成有效、实用的工具,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去。
“吴门医派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门医派的传承发扬也是吴文化的推广和延续,在健康城市建设中,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健康、关注中医药文化的良好氛围,而这也将成为苏州建设健康城市的一大特色。”谭伟良说,加强基层中医药诊疗力量,在离老百姓最近、最方便的地方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也将助力吴门医派的传承和发展,“用一杯养生清茶、一道日常药膳,打通老百姓四季养生的健康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