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右)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黄仁伟(左)。 澎湃新闻记者 薛雍乐 图
“今天我们是用英文还是用中文?”以“老陆”称号闻名的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陆克文(Kevin Rudd)刚一坐定就对在场记者问道,随即开始流利地用中文讲述他对“新时代的中国”的认识。
在12月10日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新时代的中国”上,陆克文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回答媒体提问。他表示,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发活跃,建议建设一个新汉学的流派,以跨学科、综合性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新的外交方针和口号,以促成外界对中国的了解。
汉学应从碎片化走向综合性
对于近来出现波折的中澳关系,现居美国的陆克文对澎湃新闻()表示,尽管不了解具体情况,但相信即使两国暂时存在一些矛盾,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他对中澳关系总体比较乐观。
而陆克文在论坛上呼吁的“新汉学”,正是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互相理解的一大机会。他对记者表示,中国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外交方针和口号,这些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因为他们已了解了这些思想背后的语言、历史、哲学等根基。但对不太了解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来说,这些新词汇可能显得有点陌生。
外国人想全面地了解中国并不容易。陆克文自己在大学时就花5年时间学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等。陆克文回忆说,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有着大量需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外国汉学家通常需要将汉学分成具体领域。当时他就有教授专门研究前汉历史,有的研究后汉,有的研究古代汉语。有些研究儒家的学者,可能完全忽视了道家和佛教。众多话题和学派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
陆克文表示,西方的政界、商界都需要新的总结方式,综合各种因素,了解中国的政策和未来方向。
“作为一个从过政也做过外交官,也做过总理,又做过外交部长的人来说,我认为中国的领导人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们需要对中国有一个集大成的分析,”他说,“让我们知道点是怎么连成线,线是怎么连成面,过去怎么连到未来,经济和政治怎么联系在一起,又怎样和中国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一起。”
提议加强亚太安全合作
《参考消息》10月援引台媒报道称,陆克文将进入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专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世界观”。他当时还表示,“有朝一日说不定我还能靠这个拿个博士学位。”
长期观察中国的陆克文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相当关注。他表示,中国已成为大国,在地区、全球的作用都越来越清晰,对各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当前国际的挑战也需要中国的参与。
陆克文表示,尽管亚太地区在经济上存在合作机制,但在共同安全上却缺乏合适的多边机构。如朝鲜半岛问题等地缘政治方面的矛盾,都需要多国合作。他建议称,可以开始研究建立新的亚太共同体,一是利用现存的东亚峰会,使议程变得更有活力,同时也应研究新的方式。他表示,尽管2005年的《吉隆坡宣言》已提到了改善地区安全合作,但10多年来进展还不多,需要进一步探索。
而在面对未来全球经济及金融稳定性不明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持续发展需要等挑战,他也认为,没有国家能够单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国及各国通过二十国集团(G20)等现存的国际机制来实施解决、满足新的国际需求。
陆克文在主旨演讲中称,中国正采取“奋发有为”的外交政策,有了“新兴大国关系”、“亚太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还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度创新,让他非常感兴趣。他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主义,而是体现出了中国的远见,应该研究好全球共同利益及共同价值,来改善已有的国际秩序。
“我认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其他国家很有影响力。在中国国内,我发现有不少大学、智库正在研究习近平提出的看法。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我来说,我认为这个理念是最重要的。”陆克文说。
中国学论坛|陆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很有影响力
导读 : 对于近来出现波折的中澳关系,现居美国的陆克文对澎湃新闻表示,尽管不了解具体情况,但相信即使两国暂时存在一些矛盾,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他对中澳关系总体比...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