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15日,中国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北京电视台以演播室直播的方式播出,这部创作条件简陋、时长只有20多分钟的电视剧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纪元。
60年来,从全国只有几十台进口黑白电视机,发展到今天的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9%,中国电视艺术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今,中国电视剧制片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全国电视剧备案公示总量为1180部、46520集。
诞生于1983年的中国电视金鹰奖在35年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一部又一部优秀电视剧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在此过程中,金鹰奖始终鼓励创作不负时代的电视艺术精品,历届金鹰奖获奖作品凝结着鲜明的时代记忆。
1985年的优秀连续剧《霍元甲》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引发了武侠剧热潮。1987年的优秀连续剧《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重播千余次。1991年的优秀连续剧《渴望》曾轰动全国,感动千万人,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1992年的优秀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开我国电视系列喜剧之先河,拓展了我国电视剧的美学品格。1994年的最佳长篇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成为描写赴美淘金的中国人事业和情感历程的经典之作。1999年的最佳长篇连续剧《还珠格格》风靡大江南北。
进入21世纪,电视剧创作日趋成熟,《潜伏》等谍战剧、《士兵突击》等军旅剧、《金婚》等家庭伦理剧、《奋斗》等现实题材剧以及《甄嬛传》等IP改编剧,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多元创造的新格局。今年的第二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由《海棠依旧》摘得,《白鹿原》《鸡毛飞上天》《换了人间》等11部电视剧获评优秀电视剧奖。
“无论是以前十几寸的屏幕,还是现在越来越小的移动屏,中国电视事业始终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内容生产,这是电视人的立身之本。”湖南广播电视台导演张丹丹说。
当前,随着观众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对电视剧作品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剧反映现代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些作品在播出后往往会引发观众讨论的热潮。“面对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应该从价值取向上去重新思考我们的创作,这样才能指引影视创作再现生活和引领生活。”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说。
进入新时代,人们仍然在呼唤更多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我们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电视艺术作品蕴含主流精神,彰显主流价值,要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来引导人。”
中国电视艺术60年的发展与每一位电视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电视人的努力奋斗。84岁的文艺工作者牛犇在今年第十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开幕晚会现场讲述了自己一夜未眠准备入党材料的故事。从10岁成为一名演员开始,牛犇已经为中国文艺发展奉献了74个春秋,今年,他完成了多年来的夙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勉励。“我一定要把信仰的力量传递给年轻的电视文艺工作者。”牛犇说。
老艺术家壮心不已,青年演员则为梦想而奋斗。“我希望通过电视剧将更多的正能量带给观众。”在今年的金鹰节上,获得最具人气女演员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的迪丽热巴说。
除了荧屏上的演员,为电视艺术默默奉献的还有无数幕后英雄。今年,金鹰节首次增设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奖项,这份沉甸甸荣誉颁给了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电视事业不懈奋斗的文艺评论家李准和剧作家王朝柱。
六十载春华秋实,中国电视砥砺前行,正当青春。
原标题:电视剧60年,金鹰奖35年:时代呼唤更精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