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热烈,笑语盈盈。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聚英厅留下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这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聚英厅内灯光璀璨,100多名委员济济一堂。许多委员早早来到会场。
“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要来看望大家,特别激动和振奋,这几天我也一直在认真准备发言,弘扬好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委员说。
15时,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会场。委员们纷纷起立,热烈的掌声响彻大厅。总书记面带微笑,和委员们热情握手。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两会期间都会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中间,看望大家,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对委员们说,这些年在和委员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许多真知灼见,得到了很多启发,受益匪浅,很多建议都在中央的决策中采纳了。
“脱离了人民的艺术作品不可能被人民接受和喜爱”;
“要认真研究、总结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近2个小时的联组会上,气氛真挚热烈。8位委员踊跃发言,谈文艺攀登新高峰,话创作收获新成果,论传承是艺术发展的基础,讲法治是国家的根基,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8位同志的意见十分中肯,都是肺腑之言。”在大家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说,有关部门要对委员们的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取得的成就,并对近年来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肯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2014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纲举目张,气象万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百花竞放,硕果累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几年来,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委员们的发言也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回应——
谈到增强“四力”是文艺创作的基础,他说:“文艺创新要下功夫,要积累,要靠细节打动人,真实、感人的细节需要我们去挖掘。你们讲到的电视剧《海棠依旧》就有许多很真实、很感人的细节。”
有些委员在发言中指出“一些学者还存在盲目崇洋、完全照搬”“当前的文艺工作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结束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离开会场时,委员们围拢过来和总书记握手道别,依依不舍……
“总书记今天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特别接地气。”王春法委员表示。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力委员难掩激动的心情:“总书记讲话中提到了重视红色基因,特别令人振奋,我们要多拍摄这方面的重大题材,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出的方向走下去,讴歌这个时代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