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亚兰兹(BRETT ARENDS)撰文指出,当太多投资者都感觉良好,觉得冒险是必须,觉得选股很容易,觉得基本面无所谓,往往也就是市场癫狂即将谢幕的时间,而现在的美股似乎正在走向这个节点。
以下即亚兰兹的评论文章全文:
富达的一代投资传奇林奇(Peter Lynch)曾经说过,从人们在鸡尾酒会上的表现,他就能够大致判断出股市所处的具体周期。
他具体解释道,当他进行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个投资经理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会做一点礼貌的评论,然后就转移了话题,甚至干脆从他身边走开。毕竟,投资经理人也不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一旦我们处于牛市,而且市场已经涨了一阵子,那么,人们面对林奇的时候,典型反应就会有所不同了。这种时候,人们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甚至有时还会要求他推荐一些股票。
林奇接下来介绍道,当市场接近顶部的时候,人们的反应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在股市泡沫最大的时候,人们会聚拢在他身边,团团包围,而且他们不再向林奇请求投资建议,反过来倒会给他推荐股票。
老话说得好,只要市场涨疯了,每个投资者就都是天才。
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这关口?今天,感谢各国央行[微博]印钞机的疯狂开动,我们迎来了一场免费资金支撑的繁荣,也让很多人看起来都像是天才了,有别于那些想要在风险与回报之间寻求平衡的“失败者”。
那些搞不清市盈率和香蕉冰沙有何不同的人们正在大力吃进特斯拉汽车(TSLA)、Shake Shack(SHAK)、Facebook(FB)和阿里巴巴(BABA)这样的股票。他们一边不惜任何代价追逐那些炙手可热的投资对象,一面高度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买进更多。
这样的步子太容易扯伤自己。
不过,我们也可以理解他们会这样的理由。特斯拉[微博]和Facebook的股价过去一年当中的涨幅都达到了大约30%。汉堡连锁店Shake Shack自1月IPO以来,股价更是上涨两倍多。
当然,我们也不该忘记苹果(AAPL),这可是催生了整整一代新“天才”的股票。
这支超级巨星股票过去一年间上涨了50%,今日的股价大致相当于十年前的二十五倍。当前,苹果的市值为7250亿美元,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还从来不曾出现过一家这种量级的上市公司。
日前刚刚发布的一份针对散户投资者的调查清楚地显示了人们对这支股票是多么着迷。
散户投资者社交网络Openfolio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对大约3万个投资组合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每四位积极操作投资者当中,就有一位直接持有苹果的股票。而且,在这些直接持有苹果的股票的人群中,该股平均占据了他们投资组合的20%比重。
“迄今为止,苹果可说是散户投资者持股最集中的对象。”Openfolio的报告指出,“私营部门投资者持有苹果的比重与其他任何股票相比,都至少超出一倍。”这些投资者过去一年时间当中的投资利得,平均有40%是来自于苹果。
不必说,一如往常,在苹果股价上涨之后,他们还在持续买进更多。
无论对苹果还是当前的股市繁荣而言,麻烦都是一样,即,如果历史确实提供了什么线索的话,那只能是,投资者正在得出彻头彻尾错误的结论。
比如说:做选股赢家很容易;最大的危险就是冒险不够;投机才能发财;最热门的股票能带来最高的利润……或许,最危险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基本面毛都不是。
所有这些结论现在看上去都是无比精明,但实际上,它们确实又都极端不靠谱。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那些当下最当红的,最潮流的,最迷人的股票,过一段时间,十有八九都会变成最糟糕的投资选择。这些企业的风险远远超过繁荣时期烧昏了头的投资者的认识,其股票也往往价格过度高估。金融研究也一次次告诉我们,在投资那些老派乏味股票如公用事业和谷物制造商板块的投资者和投资那些近期最当红股票的投资者之间,往往都是前者笑到了最后——根据分析,有些时候,前者的年平均回报率会高出后者10个百分点。
历史还告诉我们,冒险了就是冒险了,就是危险;选择赢家股票其实难到超乎想象;基本面总是有意义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今天追随潮流的投资者看来,苹果股票之所以表现如此出色,除开其响当当的名头之外,更因为它其实是一支“价值型”股票,而它为什么会是一支价值型股票?这里的基本面道理,其持有者却没有几个讲得出来。
比如,有人一年前买进了这支股票,支付了每股85美元的价格,而这支股票每一股对应着大约15美元的现金储备和10美元的年度运营现金流。
至于其他那些炙手可热的股票,价位往往都相当于年度现金流的100,甚至1000倍——如果企业真的有现金流的话。真的不知说什么才好,我们只知道,在牛市当中,每个投资者都是天才——直至他们再也天才不下去为止。(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