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昨天沪指下跌超过1%,但这却并未引发市场过多关注,反而来自证监会的两条新规近两天刷爆券商、股民的朋友圈,一是注册制延缓,二是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期间也不允许借壳。“IPO不是想冲就能冲的了,用借壳来完成‘曲线上市’也被终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将成为狗年股市主旋律”,岛城一位券商在朋友圈里发出如此感叹!
延缓背后的深意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时,建议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期限延长二年至2020年2月29日。刘士余表示,目前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交易者成熟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与实施注册制改革不完全适应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以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为代表的利好派认为这是监管层释放出一个稳定市场的重要信号,他在微博中表示,“现阶段IPO的‘堰塞湖’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与完全解决尚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延长两年是一个务实的解决方案,对于发行机制的平稳过渡有重要作用,是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务实举措。”
注册制与目前实行的核准制最大的区别是注册制注重事后的监管,宽进严出;而核准制侧重的是事前的监管,严进宽出。对此,岛城证券界人士、中泰证券投资顾问李艳认为,如果实行注册制,会有大量小盘股上市;注册制延缓,则小盘股上市数量会有所减少,由此得出结论:注册制推迟,利好中小创业板,利空蓝筹。
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平均每年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数百家,而退市企业则仅为5.5家左右。因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注册制不能等同于放任上市公司数量井喷与质量降低,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将成为接下来注册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退市制度要与注册制相契合,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进与退的数量是要相匹配的,不能上了四五百家,而只退十几家。”方正证券策略高级分析师胡国鹏说。
“配套的改革需要相当的过程、相当长的时间。注册制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上任之初的记者会上就做了如此表述。
再不能多途径冲刺A股
也同样是在近日,证监会通过官网发布 《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其中提到,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在李艳看来,这个新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存量上市公司的质量。至少基本面不好,单纯上市圈钱的路给堵住了,而且这个规定会让那些还在排队,没上会的准IPO企业知难而退,新股的堰塞湖将进一步解决。
业内人士表示,以往很多拟上市企业选择IPO与借壳同时进行,多渠道冲刺A股,因此新规将影响拟上市企业的上市策略,那些质量不足够优质的企业可能会知难而退,取消排队或者撤回资料,既解决IPO“堰塞湖”问题,也提升过会企业质量。
大盘股搭台、中小盘成长股唱戏
无论是延缓注册制,还是IPO被否三年后才可借壳上市,两条新规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市场回归到价值发现的本源。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今年以来已有22家企业终止IPO排队,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终止审核企业家数保持高位的常态。2017年全年,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为149家,仅12月份有45家终止审查,其中35家终止审查时间发生在后半月。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志林认为,在这两条看似不相干的新规背后,蕴含深层意义,注册制的延缓,是腾出两年过渡期,逐步解决信托资管产品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危机。
两条信息叠加,有利于“大盘股搭台、中小盘成长股唱戏”格局形成,重现2013-2014年的个股活跃场景,应该以较大的利好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