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18日电 (梁鸿儒) 11月18日,上海财经大学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举行。据悉,该研究中心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筹)与河南全赢企业管理中心两家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研究机构,旨在对PPP运行机制、运行效率及政府和企业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现有PPP项目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为“十三五”期间PPP项目的全面推开提供科学、严谨的咨政报告。
18日,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蒋传海、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在在场所有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为新成立的海财经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揭幕。新华网梁鸿儒 摄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蒋传海指出,上海财经大学长期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建立了包括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在内的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的三大智库,经过三年的发展,这些智库机构为执政启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社会资本在公共领域的重要作用。非常高兴看见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两家企业的支持下,中心得以成立,预祝中心健康发展,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蒋传海在揭牌仪上致辞。新华网梁鸿儒 摄
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表示,PPP是新生事物,有很多理论问题、法律问题、制度问题亟待解决。此前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改革政府间关系。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财政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不仅要处理政府与政府间的关系,还需要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PPP制度建设是很好的契机和切入口,工作不仅仅是政府融资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国家的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有很多的理论问题需要探讨,需要联合政府、学界和社会力量来共同研究问题。
刘小川介绍,研究中心未来的工作,主要聚焦于理论研究、评估方法研究、数据库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四个领域。他希望通过财政部、学者和企业家的通力合作,理论和实践同时并进,推动国家PPP事业的发展。
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在揭牌仪式上介绍研究中心合作背景及未来工作情况。新华网梁鸿儒 摄
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在致辞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PPP的实践是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传统财政学理论认为,公共产品就是政府提供,和市场没有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部门的垄断经营,导致公共产品的效率低下、品种单一。PPP在中国的实践表明,市场机制可以增加公共产品的效率。PPP不仅仅是一种项目融资,更是国家治理、国家管理模式。PPP的推进需要三个方面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以确保政府活动不受换届、换人的影响,保障投资者长期利益。希望上海财经大学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支柱作用,财政部PPP中心将全力支持上海财经大学的工作,把PPP的理论研究、智库和行动中心建设得更好。
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在揭牌仪上致辞。新华网梁鸿儒 摄
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筹)董事长张彬表示,PPP是一种新型政府治理的模型,而研究中心的成立,也是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探索。作为一家实务性的企业,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在模型建设和实际调研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将为上海财经大学PPP研究中心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PPP决策部门提供数据和依据。
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筹)董事长张彬在揭牌仪上致辞。新华网梁鸿儒 摄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研究中心还举办了财政体制与PPP专题座谈会。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蒋洪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认为,PPP首先要明确公私之间的边界。纯粹公共品领域,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不赞成搞PPP,不然本质上就是一种融资手段的扩大化,造成更大的债务负担。纯粹私人部门的领域,比如一些营利性的行业,也不赞成PPP,公共资本应该退出,不能把不赚钱的事情交给私人资本做,赚钱的事情公共资本做。他进一步指出,要让社会资本相信PPP不是政府把不赚钱的事情交给社会资本来做,政府首先要退出与民争利的私人部门。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蒋洪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网梁鸿儒 摄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杰教授介绍了近年来中央政府对于PPP政策的变动,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PPP的实际案例。从国际上看,PPP有时候并不需要政府直接投资,例如美国的保障房建设,采用的是税收抵扣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是可以互利互赢的。目前国内的PPP项目,大多数还是政府购买,政府出钱请社会资本干事。他认为从公共管理角度看,是治理方式的革新,但目前我国针对PPP项目的法律法规还非常不完善,对于很多问题是否合法,还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会影响PPP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杰教授介绍了近年来中央政府对于PPP政策的变动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PPP的实际案例。新华网梁鸿儒 摄
焦小平就之前几位专家发言中提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表示,PPP是一个体制机制的变革,它能带来很大的改变。目前来看,推动PPP最为积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游的省区,也就是那些赶超实力最强的省区。从行业分布上看,先前主要集中于市政建设领域,近两年行业的分布日益多元化,并且一半以上都是低碳绿色的项目,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同时,尽管PPP项目落地加速,但在一些地方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后续的监管。对于PPP的可持续发展,需不断“倡导PPP文化”即法治文化、市场文化和合作文化。
座谈会上,焦小平就之前几位专家发言中提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新华网梁鸿儒 摄
座谈会的最后,在场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张撩、郑春荣、沈晓丰和马国贤分别对PPP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均表示,会议为今后研究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积极为研究中心的工作提供各个方面的帮助,为推动我国PPP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