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间2014年6月20日夕阳西下,在斯图加特的一间酒吧里,因前中国驻德大使卢秋田先生的故交机缘,我有幸得以与20多年前的中国足球首任外籍主教练施拉普纳,零距离推杯侃谈。他的背后,正直播着巴西世界杯。屏幕中的喧嚣与酒吧里的热闹交融叠加,但依然盖不住“施大爷”特有的洪钟嗓音,和激动时的拍案重锤。
“您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你们太着急了。”
这是施大爷在那晚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令我回味良久,思绪连绵。
是的,我们太着急了,而且举国都太着急了。从当年大手一挥的“超英赶美大跃进”,到10多年前成为笑柄的“中国足球发展规划”——再到我们眼前,但凡民航客机落地时,中国乘客总像着了火一般忙不迭起身取行李,逼得空姐每每失去风度大声阻止,然后只换来长久呆立在过道上——他们不是不知道开舱门需要时间,他们离开飞机也未必都有急事,但为什么还那么急呢?
1
急,因为缺少规则
诚如我在去年第3期卷首语里所述,中国传统文化里存在一种对于规则的蔑视。准确说,我们骨子里并不相信规则。我们讲“规矩”,是因为我们只相信权力。当权者制定的规矩,是严厉执行用来约束下面,随时打破用以满足自己的。规矩,与规则不同,在于前者永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是充满不透明、不确定的。
试想在权力文化下,被一堆永远“规定得严,而解释得宽”的规矩所笼罩的芸芸众生,其生存选择能怎样?他们只能靠自己。要么靠仅有的权力和信息,在规矩有缝可钻或有利自己时,抓紧图利,比如炒房炒号;要么连丁点权力都没有只靠自己的蛮力,冲破与当权者无关的纸面规矩,比如加塞挤车。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仅仅因为规则不确定、不透明吗?好像士大夫时代,我们在宽袍大袖下也不那么急。那我们当下为什么那么急呢?
这和我们百年来的教育宣传,和基于此形成的弱者思维有关。1840年以来的中国饱受屈辱,即便文盲,也知道八国联军欺人太甚。于是,洋鬼子永远包藏祸心,永远亡我之心不死的意识,可谓根深蒂固。进而,“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等成了举国的生存共识。
举国悲愤难泯、群情激昂且念念不忘所包裹的本质,是地道的弱者思维。然而,那晚施拉普纳还曾中肯说过一句:“其实你们没有自认为的那样弱。”我由此引申:我们的弱者思维,其实都是自我熏陶出来的。
其实弱不弱都是相对的,但一旦形成了弱者心态,一切的愤怒都源于自卑,那就是绝对的自我伤害。因为没有比心态不好,更不利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幸福的了。
中国不能再急了,代价太大,急不起了。企业亦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外管理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