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足球“看不見的戰線”
■本專題策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偉勝
■本專題撰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喆
■本期特邀嘉賓
中國足球名記、《體壇周報》副總編輯馬德興
外交學院博士周帥
正在江蘇進行的第三屆U-23亞洲杯已經和中國隊無關。由於在小組賽最后一輪不敵卡塔爾隊,U-23國足無緣8強——這也使得中國足球連續三屆U-23亞洲杯在小組賽即被淘汰。不過,因為在對卡塔爾一戰中,U-23國足的球員和領隊賽后認為伊朗主裁判法哈尼存在“偏哨”而情緒失控,導致國內部分輿論和球迷針對亞足聯展開“聲討”,新上任的中國足協負責人杜兆才親自出面向亞足聯交涉未果。在自家門口都被“欺負”,頓時引起了一場大討論,中國足球真是“弱國無外交”嗎?
中國在亞洲足壇
是“弱國”嗎?
張喆:自從2005年的荷蘭世青賽和秘魯世少賽之后,中國已經連續12年再也未能參加青少年世界頂級比賽了。U23國足這次在家門口作賽,最后我們還是沒有小組出線,這個問題無法作為“U23政策紅利”的支撐論據!足球規律不會騙人的,我們現在就是一個亞洲“足球弱國”,這依然是為過去20年的中國青訓體系坍塌在還債。
馬德興:競技足球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的。2017年由於我們在12強賽的表現還可以,包括在國際足聯的排名提升了,這讓國內的輿論和很多球迷甚至一些教練、球員都對中國足球的真正實力發生了誤判。裡皮說“我們在亞洲不懼怕任何對手”是真,但“能擊敗任何對手”卻是另一回事。有時候,一次小組賽、一屆大賽,我們失利了,肯定有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但連續這麼多年我們還是出不去,肯定是有必然因素,我們現在絕對是亞洲二流偏下的水平。尤其是在青少年層面,如果我們在這個年齡都無法和亞洲頂級球隊抗衡,指望他們成年之后能突飛猛進是根本不可能的。
張喆:當然有人說我們其實也不弱,畢竟烏茲別克斯坦和卡塔爾都進了四強。從這個角度說,我們這次的分組,包括在小組賽的各種遭遇,都體現不出“東道主”之利。
馬德興:從這個比賽的抽簽分組一出來,我就質問過:這簽是誰抽的?我們同組三個對手都是三個不同檔次裡最強的球隊,有比這個小組更“死亡”嗎?當然,很多人說如果你實力不夠,在哪個小組都是“死亡之組”。但你看俄羅斯世界杯的抽簽,人家東道主抽的是什麼簽?我們的足球官僚到底對亞洲足球了解多少?你是不是站在全亞洲的高度去為中國足球真正謀利益?
周帥:我贊同馬德興的說法。中國足球近20年實力不強是事實,但是,弱國不一定“無外交”。如果重視國際組織,在國際組織中有本國人士,同時合理利用國際規則,即使國家實力不濟,也能夠爭取更大的發言權,如果運用合理,還能促進國家足球事業的發展。目前我們的情況是足球整體實力既不強,同時也對國際組織不重視。
中國足球為何長期在亞足聯失勢?
張喆:談到中國足球的“外交”,根本繞不開前亞足聯副主席張吉龍這個人物。以至於外界總是調侃:中國足球是“龍哥之后無外交”!
馬德興:足球的外事工作根本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是一個很系統的工作,需要一個長期人脈累積的過程,但中國足球的管理層幾乎三四年就換一批人,這怎麼能長期有效地開展外事工作?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窩裡斗”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事實。中國足協的高層會覺得奇怪:怎麼我外事部的一個下屬,在亞足聯的權力比我還大?再往上看,像國家體育總局也始終沒有搞清楚,為什麼中國足協這樣一個下屬單位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比他們還大!
周帥:“龍哥之后無外交”雖然有些武斷,但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在亞足聯高層領導人出現斷層的尷尬局面。中國職業足球這些年在國際化方面成績凸顯,引進高質量外援和外教,同時以各種渠道派年輕運動員到歐洲、美洲踢球鍛煉,但是對足球國際組織的作用卻還沒有足夠重視。我國尚缺乏有效的機制,主動培養大批有國際眼光、國際經驗的足球管理官員。另外,整體上中國足球界對國際足球組織的相關規定、法律法規熟悉程度不夠,也缺乏相關的法律人才,規則意識不強。一旦有事,雖然自己是受害者,但是沒有採取合理的方法維權。
馬德興:對於亞足聯這種國際足球組織,不是我們足協的領導人坐在家裡哪個位置上就能研究明白,那需要多走出國門和人家直接交流。但現在的國情和制度,限制了我們在這方面的主動性。在整個亞足聯的政治格局中,我們也缺乏足夠的戰略眼光和高度。當然,事在人為,如果中國足協能和更高領導說清楚講明白這些問題,“外交”還是可談的,最可悲的是足協自己都不明白!
張喆:這次據稱江蘇方面對本屆比賽投入巨大,賽事預算大約人民幣2000萬元左右,估計虧損在1000萬元左右,但最大的損失還是中國足球。亞足聯在中國辦賽,竟然敢於明火執仗,中卡之戰的裁判監督居然安排同組的烏茲別克斯坦官員擔任,公然違背了回避原則。即使中國上下強烈抗議,但爭議裁判法哈尼非但沒有被處罰,反而繼續執法U-23余下的賽事,真是明剃中國足協的“眼眉”。回想中國隊從參加世預賽亞洲區40強賽開始,就屢屢遭到裁判打壓,踢進的球都被吹出來,中國足協應當好好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馬德興:我看新上任的中國足協領導人恐怕不知道亞足聯內部的乾坤,當年張吉龍還兼任亞足聯裁委會主席,但龍哥隱退后,中國足協就用亞足聯副主席+裁委會主席置換國際足聯理事,結果韓國足協主席鄭夢奎左右逢源,出任了亞足聯裁委會主席。不過,亞足聯裁委會的實權其實掌握在副主席卡塔爾人哈尼手中,這次杜兆才找了哈尼兩次申訴,都被無視。哈尼之所以這麼牛,主要是他還是國際足聯裁委會副主席。亞足聯公認的兩大核心部門,一個是競賽,一個是裁判,雖然林曉華是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副主席,但主席是卡塔爾人穆赫納迪,所以中國隊分組被抽到了死亡之組,再加上遭受裁判“關照”,中國足球焉有“外交”?
中國“足球外交”應向何處去?
張喆:中國足協最近進行了內部架構的調整,居然擴充到接近30個部門,這種所謂“扁平化管理”令人可笑。我想問下未來的中國足協主席,你每次聽取所有部門負責人匯報工作就要耗費多少時間呢?而在負責“足球外交”的部門中,到底配置了多少專業的“外交人才”?還是隻有“外語人才”?
馬德興:對杜兆才來說,這次在江蘇是他上任以后第一次在家門口辦亞足聯的重要大賽。這次U-23國足的結果就肯定會刺激到他。后面怎樣,隻能拭目以待。
張喆:更可笑的是,中國足協這次還聘請了米盧作為青訓顧問。前幾年,廣東日之泉俱樂部也請過他做挂名的“顧問”,后來連日之泉這個俱樂部都消失了!這10多年來,中國國字號球隊的重要比賽,都能看到米盧的身影,然后就傳出了泄密的消息。
馬德興:米盧目前還是卡塔爾王室的私人顧問和卡塔爾世界杯足球大使。那我們還有必要請他做青訓顧問嗎?而且對中國目前的青訓,他恐怕也並不了解!
周帥:中國足球的外交突圍,首先要高層在戰略上重視,各層足球管理機構都要對足球國際化發展有足夠的重視。其次,實力是王道,我們必須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有競爭力的競技實力﹔第三,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鼓勵優秀的教練、運動員走出國門,增進國際化視野。第四,重視國際體育管理人才的儲備,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足夠的戰略耐心。
馬德興:最核心問題,是中國足協目前在外交問題上還沒有真正的“明白人”,或是有了“明白人”而不受重用,甚至受排斥!未來的中國足球外交,一切隻能靜觀其變。
(責編:楊磊、胡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