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桃花刚开,我被京城某大报一位极熟的记者先打电话约稿,之后又约出去喝茶。约稿的事情谈毕之后,那位记者朋友忽然非常熟悉内情向我询问:你那本替名人炒作的书什么时候出呀?我很惊诧地问:谁说我要出书?什么替人炒作的书?谁知对方嘻嘻窃笑一阵说:咱们抬头不见低头见都这么熟了,你就别瞒了!外边都传遍你去年先替张艺谋的《英雄》炒,今年又替冯小刚的《手机》炒,另外还加了一些内容,马上就要出书了。我刚要反驳,可看见对方不但眼神而且话都说到这样“知根知底”的份儿上,我要是再反驳倒好像我一直都在说瞎话了。于是脑筋马上急转弯继续跟他幽默:对、对、对!正校对呢,你就等着去买吧!
因为这也不是头一回,所以心里反而蛮不在乎了。去年年初,因为我在《英雄》首映式上,对面质疑张艺谋,接着又连续发表批评文章,之后的效果就更幽默了。所有电影圈之内、之外人士,见我一律暧昧含笑相问:这么努力帮着炒作,一定大赚了一把吧?真的,导演们到底都给了你多少钱?哪天得请客吧?
几件事情捆绑在身,我就是浑身是嘴,又怎能说清自己呢?真是一点正经没有——我们眼下可爱的娱乐八卦媒体环境。
可真是天晓得,《英雄》到现在又哪里还能有钱付给我呢?去年媒体一直都在热烈欢呼它创造了国产片的票房奇迹,一开口就是两亿四,听来也真是很吓人。可有一位名叫张伟平的可爱新闻发言人,只因我当初对《英雄》发表批评意见,他得机会就讥我“名声不好”、“人品不佳“,可我一直都很欣赏他的心直口快。几个月前,媒体又在热炒国内名人上了《福布斯》的胡乱英雄榜,张先生一着急,就把《英雄》的赔赚全都兜了个底朝天:“那是空穴来风!张艺谋……他有一个原则:收入一定要等到影片回收后才取。比如《英雄》,虽然在内地票房过两亿,但回收到我们投资方手中的才三分之一,而《英雄》投资就几个亿,回收主要靠海外市场,但到现在美国还没公映,据说是今年4月才上。他们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来问过去我们这方面的数据,根本不准确!”原来如此:去掉一个“最高分”三分之二的别家分帐,再加一个“最低分”的两亿票房,还有巨额投入的“几个亿”和“等待戈多”的美国海外市场,敢情媒体天翻地覆瞎炒了半天,人家那边现在还拉着老大一块亏空呢。
我时常很令许多著名导演们心里不快的,就是我跟国内好几位非常资深的电影发行人都是特别要好的朋友,所以我就经常会抄到国产片媒体繁荣的后院去做算帐采访,因为惟有这些发行人心里才最清楚国内片真正的票房如今能惨淡到什么程度。可为什么一说起国产片电视和报纸上还那么闹腾呢?那些发行人朝我阴阴一笑坦然回答:还不都是你们这些媒体自己瞎炒张嘴就来呗!报纸和网上想煽惑什么八卦还不容易嘛?可怕就怕最后各家各户都拿起算盘真结帐。
今年连续批评《手机》之后,一位也参与此片投资的大老板,有一说一地告诉我:人家冯小刚的电影可是真赚钱的。我回答说:对这一点,我心里从无质疑。老板又问:那么多媒体和网上骂你,心里一点都不虚嘛?我笑一笑说:靠人多嚷嚷就像在马路上看打架我心就虚呀?关于那场争执,有一篇评论劝我应当平心静气地论道理,不能对电影作品直接进行道德批判。这番道理冷醒得真是让我醍醐灌顶,因为在我的历来的采访和评论也确有很多道德批判的成分。可恍然大悟之后,心里还是略略有一点不忿,知识分子斯文论别人“道德”文章我读得太多,也就渐渐感觉出了几分不对。事不沾己,干净话大道理全能说得清清白白不急不火。可屎盆子就是别扣到自己头上,否则文字动起泼妇之怒,都敢把人家的私人通信拿到杂志上去违法刊登。再打个比方:光天化日之下,街头看见一桩强奸案正在进行,有两位路人当场看见,其中一位冲上去就要管闲事,另外一位是斯文知识分子却马上拦住说:不着急,先看看,到底是强奸还是诱奸?所以像我这种偏激文风很重的写人,恐怕一辈子也修不成这样的文化理性和文风。
更何况有些媒体与网络,与个别影视公司事先事后完成交易再合成共谋,大兴正面吹捧却杜绝负面批评,最后再把炒作完全归于一两篇锋芒毕露的批评文章,非说这才是炒作。有一次在外面开会,听我说起如今的八卦炒作如此合谋之后,还有人将信将疑地问:网络上不是最讲自由讨论的地方嘛?当时座内正好有另一位朋友就是某网站的小头目之一,他冷笑了好一阵说:呸!自由?公平?你懂什么?网络才是最容易被操纵的!此言不假,比如近一两年,我有数篇直面批评电影的评论,京城某大影视公司有好事者马上就把原文发给某大门户网站要求他们贴上网去,谁知人家的高级负责人很客气地回答:我们是拿了人家宣传费的,所以不能多发批评。收人钱财,替人封锁,这天经地义,所以我还是无话可说。
上述事实纠葛听起来似乎都非常可口可乐,但它们却也很合时下影视圈与媒体八卦的“时代精神”:先炒作,无所不炒,先把假的炒成真的,再把真的炒成假的,一直炒到“狼来了”,狼已经快吃人了,大家还在笑。更加不堪的,很多时候白纸黑字印刷的报纸消息和报道,完全根本就不采访,全是瞎编出来的,然后再扔到网络上去飞速传播。
像我这种已在媒体足足干了将近二十年老奸巨滑者,对最近几年新兴的那一套讨饭于香港狗仔队的功夫,早已是烂熟于心甚至根本处乱不惊了。所以经常是我把自己文章一发表,然后就捧着肩膀看八卦热闹吧:比如一条绯闻或者传闻被谁捅出来了——于是网上、网下,前些时日就像抽筋一样癫狂得直哆嗦。我管这叫“马路兴奋”。何以解释?出门上街,经常都会见到这样情景,永远都会有很多逛街闲汉,他们终日、终年的心理兴奋点,就在于盼望马路前方又出了什么事情,只要听到、发现真有一点动静,于是大家就一拥而上围成一圈,摩拳擦掌、目不转睛、满脸放光、心跳过速——您以为这是要见义勇为或据理劝架呢吧?不对!有一多半都是兴致勃勃上来添柴禾浇油的。而剩下的更不甘心只看热闹了,全是后边推推搡搡、拉便宜手只恨不得两边掐得越热闹,能招来更多人来看热闹才越好!
到围观的架势一拉开阵仗,职业“马路兴奋”八卦记者还有后事要办,而且事情只分两头忙。我管它叫“斗蛐蛐情结”。这又何以解释?是非对错和青红皂白是全不问都不管的,遇事就一律照例如下操作:先给a方打电话挑逗你继续打骂,半分钟之后再给b方打电话,热情地告诉对方说:a骂你呢,你有什么要说的?是否准备立即反击?接下去就是一根蛐蛐探子东边一下西边一下,两边掐得越厉害,“马路兴奋”们就越是跳着脚开心到直吐白沫。我就认识这样一位小个子马路探听记者,如今已经凭借他的八卦业绩,荣升为主任记者了。
为什么现在好多读者根本就不相信娱乐八卦和网上的东西了呢?尽管它们也能迅速得到传播,但读者那也就是只拿它们当作饭后打一个嗝放一个屁,认真和相信却是一点都没有了。这难道还能怨人家群众没有阅读觉悟嘛?你做媒体的自己都不讲起码信用,人家凭什么还要再信你呢?如此长久,读者就什么都不信了,不拿娱乐八卦当报纸,只当传谣纸、只当包装垃圾纸。网民更是天地鬼神全不信,谁骂“人渣”、“狗屎”更相当于生活当中的昵称“亲爱的”、“我爱你”。
好!八卦来八卦去都把读者骗了也就罢了,骗人谁还没骗过一次两次?不是有著名作家说了嘛:我们的生活,有时就是靠谎言支撑的!这话真是说得非常非常之伪深刻。八卦罗圈到最后就是自己骗自己了。包括马路八卦记者中的你、我、他,我们自己现在谁还相信娱乐副刊上那些报道都是真的嘛?谁看了任何消息,不都是从鼻子里先“哼”一声,然后再从牙缝里狠狠挤出一句:又是炒作!
所以才会有我文章开头所述那样的喜剧情节。八卦八卦,一直八卦到所有娱乐马路记者见了面全都互相猜疑各怀鬼胎,就像看完《手机》之后,夫妻互相翻看对方手机短信一样,那样大家心里就全踏实了。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骗人谁还没骗过一次两次?娱乐圈的娱乐八卦
导读 : 春天的桃花刚开,我被京城某大报一位极熟的记者先打电话约稿,之后又约出去喝茶。约稿的事情谈毕之后,那位记者朋友忽然非常熟悉内情向我询问:你那本替名人炒作的书什么时候...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娱乐八卦 好奇坦然而后疲劳
下一篇:2005娱乐八卦之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