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善(中)在地質考察中。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廣大知識分子的心,點燃了他們的熱情。黨中央鼓勵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讓更多知識分子有了學以報黨報國的機會。
中科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王成善,就是在那時入黨的,當時,他還是個初出茅廬、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
1982年4月,在成都地質學院任教的王成善率隊前往藏北無人區進行地質考察。為期大半年的考察,發生在王成善身邊兩名黨員身上的真實故事,讓他真正感受到“共產黨員”4個字沉甸甸的分量。
藏北無人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被稱為“生命的禁區”。王成善回憶,“由於嚴重缺氧,大家嘴唇的顏色都是黑的,指甲蓋翻了起來。”其中,一名40多歲的黨員研究員由於身體不適,被組織要求送回內地。“我等了半輩子才等到今天,怎麼能輕易回去?”他堅持留下。
另一個故事的主角也是黨員。9月的一天,考察隊在野外考察時,乘坐的兩輛車中的一輛吉普車陷入淤泥。“車子無論如何也抬不出來,需要有人回基地求救。”王成善擔任隊長,他提出留下來。然而,駕駛員主動請纓留下,“王隊長,你必須回去求救,我是黨員,我留下。”夜晚的藏北,寒風呼嘯,留給駕駛員的隻有幾個硬邦邦的饅頭,何時能得到救援誰心裡都沒底。即便如此,這位黨員駕駛員毅然留了下來。
“危難之際,共產黨員都勇敢地站了出來,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這深深觸動了我。”考察結束后,王成善第一時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如今,30多年過去了,王成善初心不變。這些年,他的研究足跡遍及世界主要地學研究區域,特別是對青藏高原的研究,結出了累累碩果。“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好的研究條件,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個時代,為早日建成科技強國貢獻力量。”王成善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2日 19 版)
(責編:張雋、關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