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体育大观(一)

admin 2018-01-10 14:01:27 导读

导读 : “ 竞技类是指那些具有竞赛性、按照较严格的规则进行的运动项目。中国在汉武帝、隋炀帝时 曾连续举办过全国性的角抵大汇演;宋元时也有过规模较大的摔跤或长跑比...

竞技类是指那些具有竞赛性、按照较严格的规则进行的运动项目。中国在汉武帝、隋炀帝时 曾连续举办过全国性的角抵大汇演;宋元时也有过规模较大的摔跤或长跑比赛,但并未持续流传,也 缺乏完整的比赛制度。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体育的竞技性同西方相比弱很多,特别是唐代以后。这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特定的生存环境铸成了中华民族清静淡泊、顺乎自然、洁身自好的 性格,追求个人与社会、理智与情感和谐统一的理想,这就使得竞争精神很难成为民族精神的主流, 也不利于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及对抗性的竞技运动的充分发展。

中国古代体育大观(一)

唐代马球运动

一方面,娱乐活动很难向竞技方向发展,如踢毽子、踢球等游戏,长期停留在娱乐活动阶段 ;另一方面,由于重文轻武思想和文武分途教育制度的影响,一些本来具有竞技性的活动,不能保持 本身具有的对抗性而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致使中国古代体育的竞技项目逐渐减少,例如:射箭曾一度 成为实施礼教的工具;武术多半变成了花拳绣腿的表演;本来以激烈的对抗形式开展的蹴鞠,在花样 不断更新、技艺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尽失其对抗竞争之质;曾有过李唐“马球”热的马球,最终也销 声匿迹……

古人多神射,一箭定山河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其中“射”就是 射箭,“御”就是驾驶马车。

弓箭的产生成为狩猎和战争的锐利武器。射术的练习,是古人重要的体育活动。

周代制定了“射礼”,射礼是指礼仪化的射箭比赛,是古代多种场合必然举行的活动项目, 例如祭祀典礼、诸侯朝拜、外交会盟等场合。按等级排列为四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使射箭 成为一种文化礼仪。

中国古代体育大观(一)

汉代的飞将军

李广

古代出了许多善射的武士,如先秦时的养由基、纪昌、逢蒙,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三国时期 的曹操也能“手射飞鸟”。

由于射箭在古代军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开创选拔军事人 材的武举制度,就对射术特别重视。直至清末,射术一直是军事武艺的主要项目。

宋元以后,由于现代火器的发明和使用,射箭活动中的军事、礼仪等意义日渐削弱,其竞赛 性和娱乐性却逐渐加强,但仍然属于武艺的重要内容,直至清末。

孔子竟是赛车手,田忌赛马计策有

古人对“御”的重视,从孔子的话中可见一斑。

《论语.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 ?执射乎?吾执御矣。”就连博学的孔子在面对赞美之词时也谦说自己最擅长的,恐怕只是驾车吧!

自商代战车普遍用于战争后,到了西周,御术与射术同被列为“六艺”的主要内容。从春秋 至战国,御术与车赛(赛车)便成为军事体育的重要项目。春秋战国时期盛行车赛,以车赛的胜负来 衡量御技的优劣。人们还从赛车活动中总结出竞赛的策略意识,“田忌赛马”故事即是例证。《孙子 兵法》记载: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比赛的马分上、中、下三等,每人各出三马比试 ;但齐王的三种马匹都比田忌优胜。于是田忌的军师孙膑(即孙子)献计,要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 上等马,以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以上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了齐王。

汉代,由于马车的普遍应用,御术也是身体训练的重要形式。后来,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车 战和赛车娱乐,随着步兵和骑兵的兴起,逐步销声匿迹了。

少林功夫救秦王,武术精髓传四方

中国古代体育大观(一)

中国古代体育大观(一)

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器械演练图壁画清代

武术以技击为基本特征,不仅有变化多端的徒手拳法,还包括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器械 武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主要部分。

从古至今,中华武术曾有过若干不同的称谓,如古代有手搏、武艺、拳棒、拳脚、相扑等说 法;近代有技击、国术、国技、功夫等称呼,而较普遍地使用“武术”一词则是近代,特别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1949年建立以来的事。

早在数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与兽斗或人与人斗的生产和自卫技能,便是武术的萌芽。商代 甲骨文“斗”字,像两手相搏之形。春秋战国时期,“拳勇”是才能的重要内容。至魏晋南北朝,武 术不仅在军队与民间流传,并且由于保安的需要而出现了寺庙僧众习武的现象。闻名中外的少林寺武 术,便起源于此时。唐初,秦王李世民被王世充部下围困,因得少林寺和尚救援,方得脱险。这一史 实使少林寺及少林武功名扬天下。

宋代时,武术逐步从军事技术分化出来成为具有健身、娱乐性质的运动项目。明清时武术套 路获得了重要发展,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及技术特色的多种流派;派别的分立,标志着武术发展已达成 熟阶段。后来,中国武术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大概形成于宋以后,成熟于明清 时期。

超长马拉松,跳驼不轻松

在古代,跑、跳及投掷等活动,都是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军队训练的重要内容。战国时不少国 家曾用武装长跑来选拔和训练战士。春秋末年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原文练兵,要战士披甲 戴盔,执弓荷戈,一口气奔跑300里。周朝吕望撰的兵书《六韬》中记载的“武车之士”,选拔的重 要条件是善跑,要求跑步追逐飞奔的战车;追上后,还要求跳跃登车。

中国古代体育大观(一)

清产彩绘《出行图》:前首为具长途奔跑能力并负责引导的武士

元代军队中,每年都举行一次名为“贵由赤”(蒙语,意为“快行者”)的长跑比赛,赛程 为90公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超长距离的马拉松。

清代曾流行过一种别开生面的跳高活动“跳驼”,即牵一头骆驼作为跳高工具,参加者站在 骆驼旁,蹲身跃起,越驼背而过,落地时要直立不倒才能胜出。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总局与内蒙古合作 将建设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下一篇:李甫:助力中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