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体育场跑步的市民。(本报记者 路鹏宇 摄)
福建省运会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却从未在厦门举办过,这个消息可能让您很吃惊,但却是真的,因为我市现有大型体育设施尚未具备举办省级以上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条件。昨日,市人大代表对我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视察,集聚智慧破解难题,以期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全民健身事业更好发展。
【数据】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
我市现有体育场地5501个,占全省总数的8.16%,位居全省第7位。
我市现有体育场地面积为740.94万平方米,位居全省第3位。
全市5501个体育场地,分布于乡镇/村的体育场地共2010个,占总数的36.54%;分布于校园的场地共1869个,占总数的33.98%;分布于居住小区/街道的场地共1034个,占总数的18.80%。
全市5501个体育场地中,各区分布情况:思明区1169个;同安区1077个;集美区1072个;翔安区1040个;湖里区581个;海沧区562个。(从各区人均情况看,海沧区因人口少又有高尔夫球场,人均场地面积最高,为人均9.23平方米。而湖里区最少,仅为人均0.4平方米。)
文/本报记者 卫琳
大型体育场馆不足 难举办综合性运动会
尽管我市建设了一批大型体育设施,如建筑面积2.8954万平方米、观众席位29009个的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观众席位15000个的海沧区体育中心等,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现有大型体育设施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标准不高,“与全国大中型城市以及我省其他城市相比,仍处于落后水平,难以举办也从未举办过国际、全国甚至全省综合性运动会。”市体育局局长傅一民表示。
厦门有着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但说起综合性运动会,却连省运会都从未举办过。傅一民说,按照我市目前状况,如果要承办国际或国内综合运动会,至少还需要建设1个新的体育中心作为主会场,以及7-8个左右体育场馆。
有许多代表指出,我市应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赛事,并以此为契机统筹规划,科学推动我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厦门要按照国际一流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大型体育场馆,补上这一短板。”人大代表李虹表示。也有部分代表认为,从国内外情况看,许多城市的体育场馆在办完大型赛事后,使用效益并不高,被闲置甚至废弃,“建设大型体育场馆,还是要多考虑厦门的具体情况。厦门有些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射击、水上运动,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比较大,我们可以考虑针对这些优势项目建设对标国际的高水平场馆,吸引相关的国内外专业赛事来厦,这或许会更适合厦门发展。”代表王伟文说。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需要细致论证
厦门是一座爱运动的城市,全民健身参与率挺高,市民有充裕的场地健身运动吗?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厦门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2平方米,位居全省首位和全国中上游水平,但如按人均拥有体育场地数量计算,我市每万人拥有场地数量是14.99个,仅居全省第9——这是因为我市人口较为密集,且在体育场地面积计算中,高尔夫球场面积贡献较大。
我市大部分学校体育设施并未对外开放,开放率仅为7.26%,换言之,我市体育场地中约有31.5%是普通民众用不了的。
针对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期盼,代表们认为要更加细致论证,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推进。“首先要解决安保措施、管理服务的问题,不可能让学校既要开放,还要自己来管。那么谁来管理?谁来负责?管理费用谁出?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开放。”代表吴再阳说。
有个好消息是,今年我市计划提升改造20个水泥篮球场和新建12个小型体育健身场(馆),重点支持各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修改造,继续完善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