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吃惊你的时尚民国达人们早已玩过了 11

admin 2019-02-27 23:29:45 导读

导读 : 帆布鞋是近年来的热门款式,但一张老照片中的帆布鞋令人生出“穿越”之感。 实际上,早在16世纪的欧洲便出现了类似于帆布鞋的“毡面鞋”,因此在一些民国老照片中能找到它们的...

    帆布鞋是近年来的热门款式,但一张老照片中的帆布鞋令人生出“穿越”之感。
  实际上,早在16世纪的欧洲便出现了类似于帆布鞋的“毡面鞋”,因此在一些民国老照片中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有趣的是,现今流行的时尚元素,甚至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时尚弄潮儿”玩“腻”了。
  时光拨回从前,民国甚至清末的“时尚博主”们能够教你一些什么时尚经呢?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殷静 编辑

  潮男单品

  一副圆框金丝眼镜
  曾抵42斤新茶

  复古的圆框眼镜成了当代年轻人购买眼镜的首选。在民国时期,眼镜早是文艺青年的必备单品,诸如胡适、林语堂、沈从文等大师都曾配有一副圆框金丝眼镜。甚至这股风潮令视力正常的学子也要跟风配一副。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在描述十三岁时第一次拥有眼镜的心情是这样的:“我把眼镜试戴上去,仰头一望,异哉!好一个伟大蓝净不相熟的天,张着几百只指光闪烁的神眼,一直穿过我眼镜眼睛直贯我灵府深处。”
  据相关资料的记载,1870年在浙江书局任总校勘的李慈铭购得了一副眼镜,花了约1800文钱,而当时的杭州新茶市值42文钱一斤,相当于一副眼镜等值于42斤新茶。
  民国二十年(1931年),近代温州地区社会活动者,公益事业者刘绍宽在其日记中记录,自己于八月十八日花八元大洋购买了一副眼镜。
  同年,徐志摩在北京大学、女子大学任教,从他的月薪分别为300元、280元可得知,此时的眼镜价格已不再如初入中国时令人高不可攀,已真正的成为国民文艺青年的时尚单品。
  甚至民国“时尚女神”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第一次约会时,为追求新奇也戴了一款嫩黄边框的眼镜。

  民国时尚女性标配

  丝袜风靡一时南京女性追捧丹琪唇膏

  女性爱美源自天性,中国早至唐朝便有了“时尚”的概念。白居易诗歌中曾有“时世妆”,便是指“妇人装饰之入时者”,女性有比男性更敏锐的时尚触觉。
  民国时期便有了较为发达的时尚产业、配饰,各类文学作品亦可佐证。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曾写道:“一般女人到了冬天也还是丝袜皮鞋。”
  丝袜的火热源于1920年旗袍兴起后,女子可以大胆展露身姿的曼妙,但为了不让裙底风光外露,丝袜便成了抢手货。
  与如今无异,那时的丝袜除了有肉色丝袜外,还有素锦不张扬的深色丝袜、长筒袜。
  林语堂评论民国女性道:“在气质、装束、举止和独立精神方面都与从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她们烫头,喷巴黎香水,穿英式高跟鞋、美国丝袜、高衩旗袍和泳衣。”
  除了丝袜,在南京城中颇得女子们欢心的便是一款名为丹琪的高档唇膏。
  丹琪唇膏并不令人陌生,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回忆,自己的第一笔稿费便是买了丹琪唇膏。
  “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
  在张爱玲的作品《海上花》中,因对丹琪唇膏的喜爱,她还将第九章命名为“小号的丹琪唇膏”。
  曾有报纸报道,女学生课桌上的化妆品数量比钢笔、墨水的数量多两倍。丹琪唇膏也成了每一位女学生梦想拥有的美妆产品。

  穿搭有方

  当代服饰搭配早已是民国时尚圈的常识

  20世纪30年代,服装设计开始了个性化发展,服饰穿搭成了一门学问。
  例如民国女作家林徽因在分析了自身骨架小、脸小的特点后,便开始搭配纯色服装。
  与泰戈尔的合影中,身材纤细的林徽因身着一套纯色服装并以长项链点缀。
  最为著名的穿搭高手莫过于沪上名媛唐瑛,据悉,她不仅会唱昆曲,还会亲自设计衣服。就算待在家中,一天也要更换三次衣服。早上身穿短袖羊毛衫,中午穿旗袍,晚间若来客人,便穿搭西式长裙。
  1927年,她与陆小曼合影时,便穿着白色无袖短T与格纹裙,脚踩一双至今仍是爆款的金属扣尖头皮鞋。
  作为配角的女包也在时尚圈里翻起了不小的浪花。曾有专业人士指出,包的色彩与服装搭配有着相当大的讲究。
  如果是穿着一身西装,那么包的颜色应与服装颜色相符。如果是穿着旗袍,那么包的颜色就可以与旗袍的颜色有强烈的对比。
  对中国人而言,黑色是所有颜色中最百搭的一款。
  因为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如果用黑色的手袋,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衣饰调和显出高贵气质。
  有时因为包使用时间过长而显得无趣,则可以在包上捆绑小绸缎方巾。这一个小妙招,至今还是时尚达人的必备技能。

  时装西风东渐

  男女穿西装风行南京城曾有130多家西装店

  民国时期的南京作为时尚窗口之一,其时尚触觉也反应迅速。
  有人做过相关的统计,在法国流行的时装,只需10天便可出现在上海,至多不过三五天后便会在南京热销。
  西风东渐过程中,西装已不再是男性的专属。
  女性与男性一样穿西装、西裤也是常态,林徽因曾一度偏爱中式上衣与西裤,甚至英姿飒爽的骑马装也在得病期间不舍得脱下。
  彼时金陵大学学生中也以身穿西服为潮流特色。
  据统计,20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城内有130多家西服店铺。颇有声名的“李顺昌”、“庆丰和”等店铺便是产生于这一时期。
  在1947年12月,南京“大东”西服号在民国《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则圣诞节促销广告。
  它在报纸上写道:“高贵化、第一流,它线锡牛大衣,每件四百万元;马裤呢中衣,每件连工四百万元;火姆斯本呢大衣,每件二百九十万起; 灰兰斯米大衣,每件四百万起。英制花呢,应有尽有”。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西方时尚界痛悼“老佛爷”离世:一个与众不同的时尚时代正消失
下一篇:2月是正时尚搭配的季节!看看新出女装,咋穿都美,精致的高贵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