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服务化” 中国交建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构想

admin 2019-06-20 09:00:46 导读

导读 : 近年来,公司装备制造产业以五商中交战略为引领,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聚焦发展智能装备制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信息化+服务化” 中国交建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构想 2019-05-07 | 发布者:小编在线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近年来,公司装备制造产业以“五商中交”战略为引领,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聚焦发展智能装备制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制造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公司一直以来倡导要以中交“大装备”、“大协同”助力“制造强国”建设,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各装备企业应转变思维,按照“跳出装备抓装备”的理念,大力进行“信息化+服务化”两化融合,助推企业打破发展瓶颈,为企业腾飞插上双翼。


  一、公司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通过智能制造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的背景下,中交装备板块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化转型升级,各装备企业也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创新驱动,开展智能化转型升级。


  振华重工:以自动化码头业务为切入点,致力于推动全球智能码头的建设。此外,还推出了以智能整车库为核心的汽车智能仓储方案,也根据城市停车难的现象发展智慧停车业务。目前,振华重工已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提出了数字化战略的核心:通过“一体两翼”(资本+信息化),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卖产品转向卖精品(技术、标准);从卖设备转向卖系统;从卖硬件转向卖平台(服务和软件);从2.0时代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转变为4.0时代的新模式,开创以“一体化、平台化管理、设计、制造和服务”为特征的振华重工4.0新时代,实现从民族工业的旗帜向“旗帜+旗舰”的跨越。


  中交天和:以盾构机设计与制造为主营业务,亦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领域的一体化服务。近年来,中交天和也尝试进行智能制造及后市场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完成了“中国交建盾构监控中心”项目的具体建设,重点进行产品相关运维状况大数据分析统计、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施工现场延伸信息智能互联工作。从数据角度出发,把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功能的实用性落到实处。


  西筑公司:业务涉及道路建设和养护装备研发制造,盾构机生产制造,路面工程施工及成套设备租赁,“互联网+”后市场增值服务等,在全球路面机械行业发挥着重要的市场影响力。西筑着眼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利用物联网改变和创新服务模式,依托中交西筑易法远程智能服务系统,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推手,向客户推广智能化的设备管理与运营新模式。目前,西筑公司现在已成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示范单位,正在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转型,以服务为切入点,串联产品、客户、服务三个平台,不断进行延伸。


  车辆公司:由于历史原因及自身条件限制,车辆公司智能制造、信息化服务尚未有明显成效,但目前客车制造业务正面临外迁,车辆公司可以此为契机,投入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客车运营服务相关产品,快速提升信息化、服务化水平。


  二、推动“信息化+服务化”的必要性


  (一)服务化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制造业服务化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制造业的升级,是以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使制造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从国际制造业发展看,服务化已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产品上附加服务成为制造业服务化的基本模式


  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基本模式是依托产品附加服务,即核心技术服务化。我国制造企业受传统粗放式工业发展思维模式影响,加上没有掌握差别化的核心技术,普遍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批量生产轻个性化定制、重产品轻服务的现象,在产品上附加服务能力有限。同时,由于开展服务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支持,短期投入较大,而长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风险等,导致制造企业在产品上附加服务动力不足。


  (三)研发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内容


  当前,制造企业要想站住脚,就必须加快技术和产品研发,抓住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在不断创新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向客户提供产品销售,还提供相关的售后安装服务、使用培训服务、维修保养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等,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约了成本,更增加了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大多数制造企业较为急功近利,对于开发核心技术投入不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较少,关注更多的是短期内如何快速占领市场,设计水平仍较低,尚未形成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集成服务的技术支撑,难以提供独创性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和水平更低,直接影响服务化转型的程度和效果。


  (四)服务成为制造业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


  制造业服务化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在产品附加值构成中,制造环节占比越来越低,而服务增值却越来越高。服务化促进了制造业在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上的根本性变革,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与产品相比,服务的可模仿性更低,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服务提升经营的差异化程度,提高顾客忠诚度和盈利能力。


  (五)“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势,使企业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在能源、原料、研究开发、生产合作、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等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程度日益加深,也增加了对金融、物流、广告、咨询、信息、检验、认证、培训、租赁、维修等服务的需求,使服务要素成为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从而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性和协同性。


  因此,提高“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的认识,提升互联网应用比重,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制造企业“信息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思路


  (一)依托互联网提高服务性要素在制造业中的作用


  互联网可突破地域、组织的限制,能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的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精准化的供应链管理和便捷的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产品、服务的交易效率和便捷程度,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依托互联网提高产品附加服务


  依靠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将传感器、软硬件系统“嵌入”产品和装备中,提升其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使制造企业实现从机械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变、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


  (三)依托互联网实现个性化服务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推动下,消费者通过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价值链主导权从生产商、流通商转到消费者手中,制造企业的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借助移动终端、网络营销、社交平台等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推进定制化、柔性生产、快速响应,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四)依托互联网开展远程运维、监控服务


  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业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工具拉近与终端客户之间的距离,通过开展远程运维、监控服务,实现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和效应最大化,以实现与其他传统制造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以实现从制造产品为主向提供工程承包和远程运维服务转变。


  (五)依托互联网创新产品营销服务模式


  随着互联网向纵深推进以及移动终端快速普及,电子商务正从消费领域向制造行业迅速拓展,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向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金融租赁平台等拓展和转型,交易效率和便捷化程度正成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可以依托中交遍布海外的市场进行战略转型,构建遍布全球的零配件多级供应网络,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使用培训、维修保养等服务,使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六)依托互联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随着制造业产业链的不断丰富完善,客户需求已从单一的产品向产品+服务方向升级。能否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已成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制造企业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人员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及系统化的产品整合,进一步扩展业务,实现竞争优势逐步转向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向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七)依托互联网实现服务型战略转型


  随着成本的上升和竞争更为激烈,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越来越低,制造企业可以转向向客户提供产品研发、品牌维护、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融资租赁等服务,转型为服务提供商。而在推广应用互联网过程中,又可以衍生出信息咨询、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一系列专业性服务。


  (八)依托互联网发展平台化服务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许多制造企业将内部有关产前、产中或产后的部分服务功能独立出来,外包给其他企业完成,由此,产生各类平台型服务机构,专门为制造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人员培训、市场销售、融资租赁等服务。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为平台化服务提供更为便捷的渠道和更加丰富的内容。


  四、制造企业“信息化+服务化”融合发展设想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制造企业核心能力建设。一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二是制订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激发组织成员创造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善于积累资源,拥有独特的优势和能力,如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等。四是加强企业技术和专利建设,提高面向服务的技术开发能力。五是加强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使人、财、物、知识和技能到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在投入产出、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方面为服务创新提供支持。


  (2)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实现服务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其前提是把物理设备和相关人员连接到互联网上。在产品层面,通过嵌入信息系统,使产品具有感知、信息传输、控制等功能;在机器设备层面,利用软件技术提高机器的智能和性能,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同和自我管理功能;在车间层面,机器设备之间要互相通信和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在企业层面,根据供应链情况和市场需求,面向具体的生产任务,实现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之间生产资源的统筹优化和调度;在人与机器层面,实现所有制造系统、设备都与人互联。


  (3)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等投入的比重,围绕增强产品功能,再造业务流程,培育新的业务形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和供应链管理、网络精准营销、远程在线监测和运维等商业模式;发展技术支持和设备监理、保养、维修、改造等专业化服务,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4)制定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在对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拟订统一的“互联网+ ”战略规划,并成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成立集企业经营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战略规划;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和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信息化是一个比较专业的业务,是实现工业互联的基础。目前,各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还是依托外部的信息化公司,通过购买软件、服务等方式来实现本单位的信息化,信息化成本较高。由于公司各装备制造企业主业不同,在信息化水平上也有差异,但总归来说,都是属于设计、加工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相似性,因此,可以考虑成立装备制造板块的信息化公司,整合各企业信息化人才和资源,重点着手以下几点:


  (1)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培育既懂制造业,又懂服务业,还懂互联网运营模式的领军人才。


  (2)提高技术支撑服务能力。短期内可以通过外部协作、投资并购等模式,成立装备制造板块信息化队伍,在各单位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结合各企业产品成立专门技术部门(如港机信息化部、盾构信息化部、路面机械信息化部、车辆信息化部等),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智能制造、信息化服务,打造企业自己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大力开拓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互联网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3)成立专业的信息化公司,近期可以内部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远期目标可以定位为“制造企业信息化服务商”,为制造企业提供咨询、软件开发、服务升级等产品和服务,即可节省公司信息化成本,远期还可作为一个盈利点。(本文来自中国交建)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晋煤集团恒源公司巴愣煤矿及选煤厂项目获得核准批复!
下一篇:准备好了吗?1MORE万魔耳机约你面基!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