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广西法治日报通讯员 陈晓杰
春节假期刚过,位于钟山县河东路的钟山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又开始繁忙起来。每天,大量货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其中,一款由钟山县供销联社领办的茶叶卖得挺火。这款本土茶叶在短短两年里走出了一条“茶厂+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让茶农获得每亩近1万元的收入。这是钟山县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共赢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产融三产”,“一卖变三卖”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基地务工,月工资5000元,比原来种植水稻翻了一番。”正在忙碌的钟山县公安镇双元村村民廖年干高兴地说。
廖年干打工的地方是钟山县有机农夫基地。2016年,钟山县引进有机农夫龙头企业投资7780万元,在公安镇双元村创建钟山县有机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区,实行“示范区+公司+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模式,可为下游2000多亩水田提供有机生物肥。
“搞农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分散经营适应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得靠规模集约发展,节本增效。”有机农夫总经理张瞭说。
而产业的成功升级,仅仅是规模经营发展激发裂变的开始,新业态的兴起和农业多功能的拓展接踵而来。
与普通农户相比,相邻的燕塘镇山背村陶大叔的油桃园虽然面积不大,但以桃为媒,加上村里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和冬暖夏凉的大溶洞,国庆黄金周就吸引8000多游客前往。他说:“现在的桃林实现了‘一果三卖’——春季观花卖景,夏季丰收卖果,秋冬卖文化。”
头雁先飞众雁随,增收路上不掉队
钟山县两安乡星寨村唐新托在2015年时一家人的日子还过得举步维艰,但他没有等、靠、要。他租赁了45亩土地发展香芋种植产业。经过几年的辛苦劳作和用心经营,2018年,唐新托的香芋产业总产值达30多万元,纯收入近10万元。
“唐新托是我们村里勤劳致富的榜样。他富起来以后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贫困户,我们要跟他学跟着他干,争取早日脱贫。”贫困户苏金星说。如今,星寨村有15名贫困村民在唐新托的香芋种植基地打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
头雁先飞众雁随,增收路上不掉队。2018年,钟山县指导各乡镇、村推进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建立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举办培训班。通过身边的致富典型,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如何破解农村“穷家难当”的发展瓶颈?钟山县探索“党建+产业”新模式,创新推行强强联合、无中生有、坐地生金、借鸡生蛋、利益共享五大发展模式,整合各类财政资金45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力促村集体经济取得突破。
公安镇大桥村、廖屋村就是通过利益共享模式,为村集体增收找到了发展新路子。大桥村和廖屋村的村民合作社联合部分经济能人成立乡村振兴工程服务队,承接钟山县下放项目,每年可为本村创收近5万元。
延长产业链条,农民腰包更鼓
2018年,钟山县全年接待游客约230万人次,旅游消费26.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全面铺开。
“产业无论怎么融合发展、怎么经营管理,维护好农民利益这一核心始终不能丢。只有不断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保障农民收益不断提高。”钟山县农业局局长张恒宁表示。
上了年纪的老果农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如今将果林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一亩也有700元租金。除此之外,农民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钟山镇镇长莫量辉说:“我们与流转土地的企业明确约定,项目用工要优先选用流转土地的农民。”在钟山镇朝南厂村生态农业园,临时季节性用工就有50多人,工资一天80元。
流转费、务工费、股金分红,干一样活,挣多份钱。钟山镇朝南厂村所在的德福生态休闲度假区与流转土地的村民签订协议,每年的保底分红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在景区的带动下,周边农户自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建起了10多家农家乐。
轻松挣了钱,农民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这在村民董有桂看来,也是件双赢的大好事:“我们除了产业效益外,还有休闲农业收入,带旺了农家餐饮和住宿。”
共赢,成为钟山县推进三产融合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