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供给的主体,降低企业成本是供给侧改革的一大关键点。今年以来,我市开展了“降低企业成本711专项行动”,打出了降成本“组合拳”,吹响了降低企业成本工作的嘹亮号角。我市广大企业以此为契机,积极发挥自身在降成本中的能动作用,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优化经营管理等深挖自身潜力,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结合的健康发展之路。
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新华制药(寿光)有限公司,将生产的紫脲酸产品与其它生产商同类产品进行对标改造,单批产量从2650公斤提高到2750公斤,节约原料成本317余万元;氯代丙酰氯产品与院校新成果进行对标改造,单批产量从5200公斤提高到5400公斤,节约原料成本230余万元;DK蒸馏产品与国内其它生产商同类产品对标改造,蒸馏率从84%提高到87%,节约成本307余万元。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实施节能改造、小改小革、技术改造等工作,完善配套奖励政策,激发广大员工技术创新积极性,有力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该公司一厂将烟气脱硫部分衬胶管道,改成PVC管道,解决了衬胶经常破损脱落的难题;二厂对螺杆空压机改为风冷后,解决了夏季温度高,易出现跳闸或者变频电机损坏的问题,使用寿命延长2倍。石化公司进一步优化生产,技术科会同相关单位完成小改小革项目50余项,在调节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天力公司围绕优化工艺、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先后完成12项技术改造项目,为稳定生产、减少用工提供硬件保证。
晨鸣集团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CNAS浆纸检测中心、山东省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此为依托,强化公司科研力量,与中国造纸研究院、山东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目前,公司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7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35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1项,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6项。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也为降低企业成本、建设节能型企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现智能化降低人力成本。在1000人用工规模的智能可穿戴生产线,新型智能工厂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直接人力1000人减少到300人每条生产线,直接人力(工资3500元/月)成本由350万元降低到105万元,计划、物流、品质等管理人力(工资4500元/月)120人减少到40人,人力成本54万元降低到18万元,人工费用节省281万元,设备和软件为投资增加预计增加1.8亿元,按10年摊销,每月增加支出150万元,综合运营成本可降低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