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位於績溪縣金沙鎮兵坑村的兵坑源生態漂流異常火爆。來自周邊各縣市區的市民和游客紛紛來到這裡,戲水、消暑、游玩……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也讓這個偏居一隅的小山村熱鬧非凡。
“借助這個漂流項目,每年約有5萬人次到村裡旅游,目前旅游綜合收入超過300萬元。”兵坑村村“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今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游飯”,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穩步增長。“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兵坑村位於績溪縣金沙鎮東部,東與家朋鄉接壤,南與揚溪鎮毗鄰,距離縣城近45公裡,因有“一個竹節一個兵”的說法而得名。境內山青水秀,叢林疊翠,茶香竹茂,是天然氧吧、養生福地、避暑勝地。
坐擁如此豐厚殷實的生態旅游“家底”,村裡的經濟狀況卻一直不見好轉。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道:一直以來,村裡不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茶葉、竹筍等傳統產業發展乏力,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長期處於空白狀態。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從2015年開始,村“兩委”干部敏銳地抓住績溪縣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等契機,精細盤點生態旅游“家底”,注重積極補齊偏遠交通不便等短板,避開周邊同類型發展及化解引資難度,最終確定了打好“生態牌”、發展鄉村旅游的戰略。
說干就干。發展鄉村旅游,提升村庄“顏值”、完善基礎設施是重中之重。針對此,兵坑村一邊從保護生態、改善環境著手,先后多次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修訂《村規民約》,將生態保護、禁伐禁漁、垃圾處理等內容納入條款,不斷提升廣大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村庄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另一方面,在村集體經濟為零等重重壓力下,兵坑村積極向上爭取各類資金支持,以“戶代會”形式動員群眾,建成了全縣首條通村瀝青旅游環線通道。與此同時,百余根杆線得以整治,此外,垃圾處理場、路燈亮化、農民文化樂園等眾多項目也建成使用,全村交通條件、水域環境和村庄面貌得到極大改善,為下一步全面發展鄉村旅游蘊蓄了充足的能量。
發展鄉村旅游、推進鄉村振興,堅持“項目為王”是關鍵核心。2015年以來,兵坑村村“兩委”通過一次次“走出去”,成功引進浙江商人到村投資開發總投資達4000萬元的生態漂流項目。在項目引進過程中,該村採取“以會征詢、入戶宣傳”的辦法,讓全體村民由“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
“十余次會議記錄、300多個紅手印,見証著村民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角’。”現任金沙鎮武裝部長的洪鵬曾在兵坑村擔任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他告訴記者,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村民的熱情非常高漲,給予了很大支持。
通過一年多的建設,2016年7月9日,“華東生態第一漂”——兵坑源生態漂流成功試運營。2017年7月8日,兵坑村成功舉辦“健康小鎮·活力金沙”績溪首屆漂流文化音樂節,引起巨大反響,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人氣爆棚。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該村還開展了省市級旅游示范村創建,榮獲“宣城市旅游示范村”榮譽稱號,並納入國家級旅游精品線路。
一時發展不難,可持續發展才是鄉村旅游的未來。基於這一認識,兵坑村在外出考察、借鑒周邊地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實行以村部舊址、蒙山水庫、上兵坑攔水壩和集體閑置土地等現有資源,以及選派發展資金打包捆綁入股的“資源入股”兩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模式,增強村集體發展后勁。
通過近三年的發展,如今,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成為了兵坑村的支柱產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定超過10萬元。2016年,兵坑村成功從貧困村出列。(蔣夢 顧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