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传承长岗坡精神

admin 2018-08-09 23:04:27 导读

导读 : “罗定儿女多英雄,壮志引太济金银。十里彩虹跨长岗,疑是银河落罗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勤劳勇敢的罗定人民齐力建设了被誉为“广东红旗渠”的长岗坡渡槽,长岗坡渡槽把上...

  “罗定儿女多英雄,壮志引太济金银。十里彩虹跨长岗,疑是银河落罗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勤劳勇敢的罗定人民齐力建设了被誉为“广东红旗渠”的长岗坡渡槽,长岗坡渡槽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浇灌了下游20多万亩农田,罗定盆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罗定因此连续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为民精神的长岗坡精神是‘红船精神’在罗定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罗定市委书记黄天生表示,要讲好长岗坡渡槽的建设故事,深入挖掘、弘扬、传承更多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为推动罗定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罗定大力培育现代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生态、党建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传承长岗坡精神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传承长岗坡精神

一场场文化活动,既热闹又聚人心,既接地气又唱响主旋律,真正描绘出了一道乡村振兴的风景线。

  讲好长岗坡的故事

  “渡槽全长5200米,宽6米,最高37米,有132个拱跨,最大拱跨51米,设计流量为每秒25立方米。”长岗坡渡槽创造了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河南林县红旗渠之后的又一个奇迹。

  这座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渡槽,总造价仅花费了530万元人民币。耗时近5年,如此庞大的工程造价为何这样低廉?这正是当地1万余名建设者及沿途村民的无私奉献。巨大的工程量在缺少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大部分由肩挑人扛、钢钎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完成。如今,渡槽每年将近4亿立方米的太平河、罗镜河河水横空运输至金银湖水库,灌溉着8万多亩农田,为城区及乡镇55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今年4月26日,省委书记李希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5月8日,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创建工作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

  “中国长岗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是罗定市申报的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该线路总长5公里,覆盖3个行政村,5200人口,计划打造一条以“党建+红色文化”为主旋律,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岗坡精神”为主旨的红色旅游精品游线,同时结合长岗坡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罗定乡村旅游发展。

  罗定作为广东省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出土了“岭南第一唐刻”——苹塘的唐代“龙龛道场铭”摩崖石刻等大量古文化遗址,而且保留了诸多省级文物单位:始建于唐代的龙龛道场(佛寺)、开元寺,建于清代的罗定学宫、菁莪书院,建于明代的文塔等。此外,市内还发现多处战国、南朝墓葬,出土的青铜鉴、金手镯也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罗定的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文塔、菁莪书院、灵山寺等文化古迹的修复,罗定的传统文化活动、红色旅游、禅宗文化活动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东山祖庙的重阳文化节、菁莪书院的文昌诞传统文化节、开元寺观音开库文化节、灵山寺每月的禅修活动等,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参与其中。既承接了六祖惠能禅宗的深度体验,又突出了罗定浓厚文化品位的养心游,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打造南派品牌大米

  立秋后的长岗坡渡槽下,一片片稻田正在准备迎接丰收的到来。今年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在罗定举办,而新一届“罗定稻米节”也将于10月23日如期举行。连续7年举办的稻米节,成功打响了罗定大米品牌。

  “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很多地方也举办了具有特色的农事相关的节庆活动,且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具备了充分的发展基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条件时表示,市场有需求,广大市民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

  罗定稻作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稻米节庆文化深厚。当地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罗定先民们就开始举办大型祭祀活动,把当时的先进农具——石铲等作为重要贡品敬奉给神灵,祈求粮食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定地区的稻米节庆开始与民俗、宗教等活动结合,出现了禾楼舞、禾谷醮、春牛舞等一些历时长、规模大、专门祭祀谷神的民俗活动,同时衍生出家庭拜地神、农神、社坛等习俗。

  2012年10月23日,罗定举办了首届“罗定稻米节”,进一步丰富了稻米节庆的文化内涵。首届稻米节的成功举办,让罗定稻米打入高端大米市场,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抢手货。今天,罗定稻米节已成为罗定的一张“新名片”。

  稻米节成功的背后,是“罗定稻米”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2016年,“罗定稻米”以45.55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榜单,不仅实现了云浮地理标志产品进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零的突破”,更标志着“罗定稻米”成为广东农业的金字招牌。

  2017年,“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暨名优农产品产销博览会”在罗定开幕,1万平方米的展区共吸引212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168个品种大米、605种名优新特农产品,当天现场交易金额达3.44亿元。

  “罗定稻米节”的不断升级,为广东稻米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日前,罗定已启动2018年稻米节筹备工作,计划将结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做出罗定新特色。

  农民自己的春晚

  “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示,罗定市积极响应云浮市“百场大戏下基层”和“农村春晚”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一道道文化盛宴。

  今年2月5日晚,“乡村美幸福年——云浮市2018年‘农村春晚’”在罗定船步镇仓地村启动,数千村民前来观赏家门口的春晚。

  “舞蹈、戏曲、小品、地方戏、魔术,这么多好看的节目,让我们的新年过的更有意义。”仓地村的百姓们对内容丰富的“农村春晚”纷纷称赞。“农村春晚”以农民为主要演员,群众们自编、自导、自演,以农村文体广场、庄稼地等为舞台,开展展现乡景、演绎乡风、记忆乡愁、凝聚乡情、凸显乡韵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表演,反映农村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据了解,“百场大戏下基层”文艺巡演活动在罗定全市范围内的城镇、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军营组织开展。云浮市“农村春晚”于2017年率先在云浮21个基层乡村进行了“试点”,不仅在当地获得了好口碑,在全省也有了影响力,还被列入“201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百姓大舞台”品牌活动项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是群众要有文化自信。”云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亦乐表示,“农村春晚”是云浮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行动。

   统筹 袁雪燕

采写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程胜涛 杜金亮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施州古城复兴及旅游规划市场文化专项》通过评审
下一篇:广青交2018欧洲巡演收官 艺术演出激活旅游胜地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