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话改革】重要事情话“三变” 甘肃夏河小村庄吃上“旅游饭”

admin 2018-08-07 10:05:29 导读

导读 : 记者在走访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时发现,这...

【时话改革】重要事情话“三变” 甘肃夏河小村庄吃上“旅游饭”


图为夏河县当应道村村民转塔

  中国西藏网讯 日前,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经验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制定实施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记者在走访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时发现,这场“三变”革命也让夏河县农村地区焕发出新活力。

  夏河县达麦乡党委相关负责同志以当应道村为例告诉记者,当应道村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型村庄,农牧户53户,其中1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个村寨藏民族风格鲜明浓郁,是集避暑度假、森林旅游、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藏文化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2017年通过“三变”改革试点,不断改革建设,预计将发展成为日接待游客上千余人的大型综合性风景旅游区。

【时话改革】重要事情话“三变” 甘肃夏河小村庄吃上“旅游饭”


图为雨中的当应道村庄

  “三变+”的精准扶贫模式

  当应道村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林地草场千余亩,山清水秀,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该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旅游发展为载体,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领、资金保障、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方式,实行“三变”+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

  翻开村民的“股民花名册”,整齐标注着53户村民的家庭信息,16户精准扶贫也都在其中。据介绍,2017年申请政府扶持资金130万元,群众自筹93.28万元,2018年财政扶贫入户资金48万元,全部以资金入股的方式纳入到夏河县多麦当应藏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内,统一整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时话改革】重要事情话“三变” 甘肃夏河小村庄吃上“旅游饭”


图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基础上,当应道村完成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巷道硬化、停车场、道路排水边沟、消防水池、村庄绿化、风貌改造等基础设施和“七改三治”入户项目等建设工程。还将继续进行旅游专业村建设,改造村庄背后梯田建设,打造藏式景观区。散发木质清香的长廊,潺潺流水推动的转经筒,登高望远的休闲凉亭,玛尼石堆、经幡、白塔、煨桑台等藏式风情都深深吸引着游客前来。据达麦乡党委干部介绍,该村将整合300亩农田连片种植观赏花卉,“引流山泉到农田,届时,游客将尽享水流环绕、繁花似锦的田园风光”,逐步形成特色生态游。

  以产业为路,就业创业为保,技能培训为抓手

  当应道村村长才让旦增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集美食、休闲、住宿于一体的藏(牧)家乐31个,各类床位360张。他自己家办藏家乐后已经不再外出打工了,得知自己的藏家乐已被当地旅游局评为二星级后,更是对吃“旅游饭”信心满满,他说,“别看房间空间不大,但是从床铺到桌椅都是藏族风情,如果游客愿意,还能体验一下做藏餐”。

【时话改革】重要事情话“三变” 甘肃夏河小村庄吃上“旅游饭”


图为藏家乐内景

  当应道村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及旅游专业村建设以来,利用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积极开办藏家乐,使村民不出村就能就业,解决了劳动力外流还减少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现在的村民除了自己当“老板”,下一步服务员、景区司机、厨师等等职业都可以同时解决。据悉,为了提高村民技能素养,自2016年以来,该村通过外出学习、约请专家实地培训等,对客房服务、餐饮烹饪、农机修理等进行培训80人次,形成了人人有事干,家家在创业,户户奔小康的喜人局面。

【时话改革】重要事情话“三变” 甘肃夏河小村庄吃上“旅游饭”


图为当应道村文化广场

  据悉,甘肃省自2017年6月在全省85个县市区的761个乡镇、1742个村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共辐射带动包括26万贫困户在内的53万农户,形成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多点探索的良好工作局面,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现在,兰州市已整合各类资金17.73亿元支持“三变”改革,有12.85万亩土地入股,发展农民股东6.3万人,辐射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其中贫困户7714户,已发放入股分红1409万元。

  夏河县当应道村只是缩影之一,熊猫沟、达麦沟、长石头等愈来愈热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如火如荼的生态建设,干劲十足的农牧民,通过农村“三变”,让遍地的资源活化生金,分散的资金汇聚成力,传统的农民化身股东,让乡村振兴、百姓脱贫攻坚。正在领着孙子在村里文化广场游玩的老奶奶乐呵地说:“可以一直在家里就挣钱,孩子上学也方便,这比以前好了很多。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变越好。”(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旅游旺季,要说家庭旅行的烦恼是…
下一篇:乌当区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让低收入困难群众端上旅游“饭碗”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