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0月13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提到重庆巫山,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满山红叶的场景。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再过不久,第十一届巫山国际红叶节就要开幕了,红叶似火,
不仅艳丽,还给当地带来致富机遇。以旅游带动扶贫,正是巫山对精准的把握。
巫山县柳坪村村民龚海燕返回家乡开了一家农家乐。记者 石涛 摄大路修到家门口 农家乐生意火了
从巫山县城出发,过长江大桥,大约30分钟的车程后,进入建平乡柳坪村,眼前出现一条宽敞的红叶大道,盘旋延伸至巫山神女景区。
燕子农家乐就开在红叶大道边,面积300多平米。老板娘龚海燕今年33岁,是土生土长的柳坪村人。大约10年前,她远赴广东的制衣厂打工,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远离家乡,收入也不高,龚海燕于2013年回乡创业,开办了这家农家乐,主要经营自己腌制的腊肉、猪蹄,以及自家种的蔬菜等。
巫山县柳坪村村民龚海燕正在自己开办的农家乐里工作,返乡创业之后她既照顾了老人小孩,又有了自己的事业,收入比外出打工的时候还要高。记者 石涛 摄农家乐刚开那会儿,红叶大道还没有建好,门前只有普通的乡村土路。由于路况不好,从县城开过来要一个小时,农家乐的生意并不是很红火,平均每天只有一两桌客人,年收入两三万元。
2016年,红叶大道修好了,原来凹凸不平的土路变身为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吸引到更多客流。在随后到来的巫山国际红叶节中,龚海燕赚了个盆满钵满,一天的客人通常能达到十来桌,仅去年年收入就有六万多元。
“还是家乡好,不用出门,在家赚的钱都比以前在外打工多。”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海燕心里美滋滋的。她说,照今年的趋势来看,收入肯定能超过去年,路修好了,日子会越来越好。
巫山县建平乡黄岩村村民刘兴山。记者 石涛 摄靠着景区“吃旅游饭” 44户人家脱贫
沿着柳坪村一路往上行驶,到了黄岩村。29岁的刘兴山就住在黄岩村的公路边,再往上行驶不远就是巫山神女景区索道。
刘兴山家是村里的贫困户,母亲常年患病,两个姐姐远嫁,家里的主要收入靠务农。刘兴山偶尔也会出去给别人打打零工,但收入少,还不稳定。
近来,巫山县旅游局提出全力打造柳坪—青苔—黄岩片区乡村旅游全市样板,黄岩村成为环线上的必经之路。修路、造电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之启动,给刘兴山带来了工作机会。
他成为一名建筑小工,加入到景区的建设中,工作的地方离家步行也就十多分钟,每天能有120元的工钱。家里还有几亩地,他还可以种点蔬菜,供给周边的农家乐。打工加上务农,经济状况逐渐好起来。
巫山县建平乡黄岩村,村民正在自家开办的农家乐中为游客准备午餐。记者 石涛 摄据黄岩村村委会主任龚存国介绍,目前,像刘兴山一样,在景区工作的黄岩村人有上百人。依靠景区优势,黄岩村有7户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村里原本有52户贫困户,靠着景区的发展,已脱贫44户。
“靠吃‘旅游饭’带动扶贫,可谓因地制宜,一举两得,既发展了本地旅游业,又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使他们的生活越变越好。”龚存国说。
巫山县神女景区黄岩飞云台。记者 石涛 摄景区提升带动就业 形成发展良性循环
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得益于巫山县对精准扶贫的把握。
记者从巫山县旅游局了解到,今年1—8月,全县共接待游客873万人次,同比增长20.5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17亿元,同比增长19.7%。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对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旅游硬件提升后,又带动了周边就业和农民增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以巫山神女景区为例,该景区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基础配套设施、水陆旅游环线已基本成型,实现了水陆空立体游三峡、创新360度游览体验模式。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200余家,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00余个。
巫山县建平乡党委书记向运亚(右一)向当地村民解释政策。记者 石涛 摄巫山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重点巩固6个乡村旅游示范片,持续强化6个乡村旅游点和53家星级农家乐示范户,邀请10余个专业规划团队,对春泉村、文峰村、平槽村及平河岩上人家等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考察,规划包装旅游项目5个。
此外,巫山全力打造了3个5A级和7个4A级景区景点,为巫山全域旅游奠基,并依托旅游景区和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围绕旅游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村,配套建设A级景区,推进由观光过境旅游向目的地旅游转变,正形成大景区带动大农村的特色旅游发展格局。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