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问芯、方静之、易心立(从左至右)。
昨日,在第34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行为与社会科学、生命、地球与宇宙科技小学组”一等奖获得者们上台领奖。在舞台的最左边,9岁的方静之、罗问芯、易心立是一等奖获得者中年龄最小的。他们花一年时间,走百余公里,写出近60页的论文,被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杨新民教授点名表扬。
一个爱好变成论文线索
作为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方静之、罗问芯、易心立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在周末和父母一起走古道。
“罗问芯上幼儿园之前,我们有空都会带他走古道。”罗问芯爸爸说,上小学后,方静之、易心立加入进来,“只要有空就带他们走。”
走下来,孩子们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古道都曾经经历繁华,现在却有些衰败了,觉得冷冷清清的。”孩子们决定写一篇关于古道的调查论文。
行百余公里路写出近60页论文
就这样,三个孩子约定每周选择不同的古道走访。
近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们走了成渝古道、渝黔古道、张飞古道、万梁古道等,“罗问芯走万梁古道时,一天走了二三十公里。孩子们在走成渝古道,感觉一脚踏三界(九龙坡、璧山、江津)时,都觉得挺有意思。”
不到十岁的他们,走了上百公里,写出了近60页的论文。
“最开始,他们连线索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后来,线索的找寻、历史的求证,都是孩子们在辅导老师陈明艳带领下完成的。”罗问芯爸爸说,为写好论文,孩子们学会了用百度关键字查询、微博话题查询、使用电子地图、网络问卷调查、制作手绘地图和明信片,“还找了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的专业人士了解专业问题,还拍了视频发抖音宣传这些古道。”
建议深度发掘古道文化
通过实地走访,孩子们建议“加大古道研究与修缮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宣传,增强古道影响力;强化科普宣教,深度发掘古道文化;制定攻略,重点突出区域共同发展优势等。”
“我们觉得古道不仅可以成为旅游休闲地,还可以作为历史地理学习的自然课堂。”方静之说。孩子们的努力得到了回应。在第34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他们的“行千里路以致广大——探寻重庆古道发掘古道文化”获得了“行为与社会科学、生命、地球与宇宙科技小学组”一等奖。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罗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