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发布教育开放平台 专家学者共话教育科技未来之路

admin 2018-12-10 15:00:25 导读

导读 : 好未来发布教育开放平台 专家学者共话教育科技未来之路...

近日,在GES2018未来教育大会·好未来教育开放平台特别分论坛上,好未来正式对外发布教育开放平台,面向全行业输出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并贯穿教学全周期的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会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熙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李国良、好未来AI Lab负责人杨松帆、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负责人杨滢以及好未来硅谷研发部负责人包蓓蓓等专家学者围绕教育领域的这一次开放展开圆桌讨论,共同探讨教育与技术如何共生,推动教育行业发展。

好未来发布教育开放平台 专家学者共话教育科技未来之路

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开放势能,育见未来”分论坛圆桌会议

技术推动教育产业升级,促进优质资源普惠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一股核心力量。而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等前沿科技与教育将如何完美共生,又会释放出怎样的效能?这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分论坛主持人-好未来硅谷研发部负责人包蓓蓓也将此作为重要的讨论话题提出。

包蓓蓓:我是今年8月份,好未来在美国成立的第一个研发团队,硅谷研发部的负责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发布好未来的教育开放平台,它的含义是将好未来集团沉淀的多年教学教研体系、内容、技术等等向我们的生态伙伴们去开放、去共享。

但还不止于此,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集团重金投入了三支非常高精尖的科研部队,分别是位于总部的AI Lab、脑科学实验室,还有位于美国的硅谷研发部。

我们主要围绕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去做科研的探索和落地转化。人类智能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在国内教育行业的落地应用还是屈指可数。我们研究学习的科学、认知的科学本质上是研究学习是怎么发生的,这个过程是怎么样去演化的,以及我们能够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干预和优化当中的过程和结果,而人工智能是去模拟和增强人类的智能。我们就直接切入主题,对于产业的非线性升级来说,核心技术和科学是引擎,那么结合着我们目前的研究,和各位自身的研究方向,这些前沿领域的探索对于教育行业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陈熙霖教授: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当课堂上学生数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老师很难同时顾得过来这么多学生。一个例子就是大家在学校里,处于中间的学生被老师关注的会少些。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学生,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技术手段的辅助,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即时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能够合理调整进度,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课堂中。技术手段甚至在远程的互动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自动或者提醒教师给学生一些鼓励,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问题提给需要激发的学生,我想这些都会帮助提高教育的效率,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做出贡献。我们在改善教育的技术手段方面还有很多的路可以走。

包蓓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优学习区间,这是我们团队做过很多研发和探索的。

李国良教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可以帮助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的,就是能够用我们新的技术让我们一线、二线和四线、五线的城市能够获得同样的资源,能够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杨松帆:AI的技术落地教育场景,一开始我们在做的时候方向会非常多,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如何聚焦,聚焦的方式就是我们会看现在的教育,尤其是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哪些是最痛的痛点。当我们沉下心去思考时,我们在课堂里看老师怎么上课,看学生怎么样上课,我们发现优秀的老师是缺乏的。

刚才各位嘉宾也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让优秀的老师变得更优秀。另外一个角度,如果我们能有AI去帮助或者去规模化优秀的老师,这是我希望能够看到的。比如如何能够让老师的平均水平或者最差的老师也能够达到85分,这是我认为在当今中国的教育里,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的事情。

包蓓蓓:教育行业的生产力革命,非常棒。

未来教育有教育、有科技,还得有加号

包蓓蓓:科技之于教育如此有价值,在此美好愿景之下双方从业者又该如何切实实现技术落地,赋能行业?

陈熙霖教授表示,教育和技术的结合愈加必要,二者的融合需要基于两个出发点,首先技术要落地,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其次技术的应用要针对真实的教育需求。

陈熙霖教授以与好未来成立联合实验室的合作为例做出阐释,他说:“我们与好未来的合作,从做具体的问题开始,到后面发展到在更宽的层面上开展合作,双方对问题的理解和对技术的理解都在不断加深。通过这个过程,使得技术能够更加适应需求,同时在应用场景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技术,这对双方都是很好的促进。最重要的是,双方结合的成果最终可以服务于我们的下一代受教育者,这也是技术在教育领域落地最终的目标。”

李国良教授也表达了观点,“场景、数据以及技术的三者有效融合,才能产生新的生产力。”他认为,科技要赋能教育,首先要有场景,通过真实教育场景遇到的痛点,去倒逼工业界、学术界做技术的创新;其次要有大量契合场景的数据,再有新的技术,将三者有效结合,才能进行真正的赋能。

包蓓蓓:数据是AI时代新的石油。

杨滢认为,任何技术的爆发都需要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个是这个技术的效应量足够大,要在工业应用中做到临床效果显著,落到教育领域,就是孩子用了这个方法,确实对学习产生了提升。第二大条件是要足够便宜,当价格降到一定水平之后,大家就会无意识地使用。”

杨松帆认为,技术要想实现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了解行业需求至关重要。他说:“我们身处教育行业里,知道整个教育行业具体的需求和痛点,然后和高校、研究机构做深度的探讨和交流。在定义问题的同时,我们尝试去找解决方案,等于是搭起了科研和产业落地的桥梁。”

互联网的繁荣源于海量信息的支撑,而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演进和落地更需要建立在多维度的场景、需求,和更加庞大的数据基础上。基于多年的积累和资源,好未来希望通过和学术界合作,不断连接多方力量,找到更多能够切实地解决一些教育问题的优质方案,并通过开放平台赋能各位行业伙伴。

科技开放带来大规模个性化 素质教育明日可期

包蓓蓓: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素质教育,刚才大家畅想了很多,我们的下一代面对的是非常不一样的,需要人机协作的社会和环境。那么在科技赋能的趋势之下,我们看到教育部、各高校提出了学生的培养是要能力向,好未来非常看重素质教育和科技赋能到学生本身的素质上。科技赋能给素质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陈熙霖教授表示,素质教育的核心一个是能力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如果在教师资源或各方面条件受限的环境下去谈素质教育,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技术的帮助,我们把老师的能力和服务对象的数量加以放大,这就为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师资和条件上的保障,这是未来保障素质教育能够真正落地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同时我们看到,通过素质教育可以给家长和孩子看到未来就业前景的多样性。这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当大众看到了更多由于素质教育带来的就业多样化的机会,我想更多的人会主动选择素质教育。

杨滢也谈到,可能很多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我要教孩子琴棋书画,是不是琴棋书画就是一定素质很高呢?我们是不是学习要考级?那成了另外一种应试教育。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培养他的目的是让他了解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相通的,你把一件事做好了,是可以应用在另一个东西上面的。我们的实验室也在做大脑训练,和面向老师及家长的课程。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老师和家长大幅度提升教育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科学的角度对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我们不断地研究学习的科学,并会将经过科学证实的有效方法开放给教育从业者、接受教育者。

包蓓蓓表示,通过各位嘉宾的观点碰撞,也能让大家都能够对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与落地有新的认识,收获更多惊喜,也期待能够和行业一起创造更多的惊喜。

好未来做开放平台,其实是把一些技术要求很高的内容,通过规模效应,逐渐地降低成本的过程,让那些看似在高处的科技真正落到实处,赋能行业里的每一个人。

今年是好未来开放平台的第一年,就已经覆盖两百多个城市和地区,相信随着未来持续的共同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大家能够一起共创教育行业的美好未来。未来不远,明日可期。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链接全球设计科技资源 助力顺德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2018 DTech国际设计与科技大会9日开幕 这些大咖都来了!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