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村居深处的“活历史书”

admin 2019-04-20 03:16:27 导读

导读 : “导赏不仅让游客爱上南海,更让自己读懂了南海。”年近50岁的麦少欢是丹灶罗行竹编文化志愿者,自小在竹编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她,每次向游客介绍罗行竹编时,总会带着自豪感娓娓...

“导赏不仅让游客爱上南海,更让自己读懂了南海。”年近50岁的麦少欢是丹灶罗行竹编文化志愿者,自小在竹编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她,每次向游客介绍罗行竹编时,总会带着自豪感娓娓道出罗行竹编之美,她希望在导赏工作中传承手艺人勤劳、创新的精神。

在西樵,导赏员明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游客找寻100多年前开启中国近代工业新篇章的继昌隆缫丝厂。从近代工业文明到现代改革开放,在明叔的娓娓讲述中,岭南文化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特质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民族的名片、城市的灵魂。从2011年开始,南海便进行大胆尝试,引入导赏员机制,经过8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导赏员队伍。

如今,在南海,导赏员就是文化推广的使者,在推进文化与旅游相融相生的进程中,他们扛起了文化自信与传承的旗帜,成为南海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于斯,长于斯

家乡风土人情娓娓道来

“为什么陈启沅纪念馆叫绮亭陈公祠?陈绮亭18岁就过身,未结婚,陈启沅的爷爷陈绮云将陈启沅父亲陈缉斋过继给仙弟陈绮亭为儿子。陈启沅致富之后,出巨资兴建绮亭陈公祠,正是为纪念他继祖父的恩德……”穿梭在花岗岩石板铺筑的长街深巷开启探秘,沿丁字涌西行,76岁高龄的林润明对陈启沅纪念馆及附近的建筑群如数家珍。

“这两扇大门怎么合不拢?”面对如斯疑惑,林润明哈哈一笑,对答如流:“不是做工问题。据说是风水先生当时有意为之,门缝透入丝丝细风在风水上对陈家有利。”来客恍然大悟,他顺手指了指旁边那口清澈的水井,“每遇到干旱时节,村里的人都汇聚到此处取水。”

明叔是简村老地胆,人称“简村通”。为什么对简村历史了如指掌?元善陈公祠以前还是小学时,他就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后来,在岭中乡生产大队干部、自保主任、民兵营长、代理书记等多个岗位的经历,以及调任西樵知青场场长、西樵公社招待所所长,也为他打开了了解本土故事的窗口。那些年,明叔因工作机会修读过大专,广泛涉猎历史、中文、经济专业知识。慢慢地,一步步对人文社会的科学研究也由自发走向自觉。

生于斯,长于斯,一辈子在家乡工作与积累,让他掌握了大量关于简村的掌故逸闻,但放在从前,明叔是“空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

时间来到2012年,简村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开始探索导赏员制度本土化的路径,被村民亲切称为“简村通”的明叔最早被推荐加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对家乡始终保有好奇心。简村每个月都会迎来高校游学和社会调研团队,课题各不相同,明叔是主要的分享者。用通俗的语言,结合与名人后代的访谈所得,将古村历史和人与村落记忆娓娓道来,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随着年龄渐长,明叔不能像从前那样带着人在街巷里穿梭了。他选择另一种方式将正在消失的村庄故事传承下去。村口开村史石碑、村史馆介绍、村志系列丛书等很大一部分是根据他口述整理成文字的。数年下来,明叔整理的村志村史、名人资料、典故轶事竟多达数十万字。

分享者的热衷,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明叔的启发下,26岁的冼韵晶尝试带队伍“扫街”。“扫街”就是到街上寻找文化古迹的蛛丝马迹。冼韵晶2015年入职社区服务中心,她慢慢发现自己从这份“被安排的工作”中“发现了宝藏”。不少年轻的村民,在简村生活了好多年,想了解这里,却找不到切入口和情感联结。

去年年中的一天,正在吃午饭的冼韵晶听到屋外一阵议论声,探头细问才知道是一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带着研究生们来做田野调查。冼韵晶放下碗筷就上去给大队做导赏。结束那一刻,她感觉“很棒”,“导赏也像一种互动的旅游,两个主体用脚步丈量古村,用聊天的方式传播本土文化,不仅是分享者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也在听取他们的故事。”

历史在民间

导赏从自发热情走向专业发展

“热爱是导赏员入行的起点”,明叔和冼韵晶做到了,这也是他们做好导览工作的动力源泉。但仅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诚如明叔所言,“自己做文化顾问只可以‘抛书包’”,“但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得恰到好处,说得文明健康有效,从而使得对方满意,乐意接受,需要专业化能力建设作为支撑,它是一门学问。”

放眼全球,“导赏”在欧美和我国港台等地区已成为一门职业,引领了一股旅游的新风尚。随着导赏员机制的引入,佛山和南海也有越来越多拥有不同领域专业知识和本土化生活经验的导赏员呈现出文化自觉。至今年1月,南海有注册导赏员约120名,他们当中既有退休的村干部,也有非工作日兼职的博物馆讲解员、导游员、大学生们。

如果稍微关注佛山历史的人,也会发现在“文保”圈内大家都认识一个人,那就是致力于塔坡初地义务导赏20多年的佛山老街坊麦德楷。曾四年接待中外游客超5万人次的楷叔,近年正致力于分享导赏经验,帮助年轻同行讲好文化故事。

在麦德楷看来,文化导赏员作为一座城市“形象大使”,不但要有匠人之心,还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丰富阅历,“这直接体现在对岭南文化、佛山历史、景点实际三方面足够了解,所呈现出的‘细腻’、‘全面’和‘严谨’上。”他说,导赏员要博古通今,佛山各类地方志等必读,而很多民间故事书上没讲的,他作为“土著”自小耳濡目染,亦随手可得,“这就是历史在民间”。为此,他每周都会流连两三广佛古村,和村民一杯清茶聊上一天。

他建议,培育新一代简村导赏员,一定要成立培训班,邀请多位文化顾问系统开展授课,“要博采众长,换一个导赏员,同一条线路你完全是另一种感受。”

“在与游客有文化差异时,如何讲得通俗有趣,而不是背书,是导赏的重中之重。”楷叔常用层层剥离的提问来抽丝剥茧地讲故事,注重讲人物生平和家族兴衰,因为这是大多游客的“兴奋点”。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不能单靠动口就可以完成,必须用态势语言来辅助导游讲解,如果眼神、手势、表情等恰到好处,就会增加讲述的魅力。如何控好场?需要掌握更多相关工作技巧的志愿者导师提供智力支持。”

“不止是文化顾问和志愿者导师,引入具有公众史学知识背景的学者传道授业同样重要。”南海区地名文化协会秘书长卢先生认为,导赏则是“引导”、“欣赏”,欣赏有三个层次,一是见眼前之物,二是了解建筑、祠堂、寺庙、河道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三是从背后故事看到历史的脉络与流变、古村的发展进程,把简村单个村落的历史和整体大历史联系起来,并从中思考对待历史的态度,反思当下的生活。虽然第三个层次条件高,但不失为引导西樵古村导赏发展突出重围、走向未来的一个方向。

感受文化,记住乡愁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南海代言人

近年来,西樵正全力打造岭南文化旅游小镇。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拓展,许多新的文化资源和产品被纳入旅游中。尤其是备受瞩目的宋城·西樵山岭南千古情景区项目一期总投资7亿元,时任西樵镇党委书记、现副区长黄颂华曾预判,“项目将会为西樵带来百万级游客,将引爆整体周边的酒店、民宿、客栈等旅游商业和消费,以及文旅产业配套和人流”。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拓展,业态产品的不断扩容,这就需要有更多掌握专业技巧的导赏人员,让游客了解产品的特质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传统民俗文化是保留城市历史记忆不可或缺的部分。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曾表示,就珠三角而言,农村地区的大部分民俗文化还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但是城市中心能保存下来的民俗文化,就很少了。如果政府和民间在弘扬民俗文化方面,有比较积极的举措,可能这些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

与专家不谋而合的是,南海已开始从“吸引群众关注”入手,设置项目,招募弘扬民俗文化的志愿者,甚至效仿香港、台湾的做法,在社区培养“导赏员”。

来自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初,南海便开始探索导赏员制度本土化的路径;2012年7月,邀请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和资深旅游从业人士为南海区导游和景区讲解员授课;同年10月,组织南海区、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及讲解人员到香港考察导赏员建设工作。导赏理念逐渐根植于南海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壤里,也翻开了南海创建导赏员制度的新篇章。

2015年,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在听了西樵镇松塘村文化导赏员区子广满怀深情的讲述后,他感慨地说,“来到松塘,感受到了文化;看到松塘,记住了乡愁”。

在文化导赏员基础上,前不久西樵简村还探索建立全区首支文化导赏志愿服务队,并面向全镇招募14周岁以上的市民志愿者。

“更专业的讲解人员可以让游客了解产品的特质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简村历史文化名村韵味。”简村社区党委委员陈小可表示,简村被赋予开展试点工作的使命,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为西樵以点带面打造一支人员稳定、专业高效、热心活力、不断壮大的西樵文化导赏志愿服务队提供简村经验。

而南海也正不断完善导赏员的各项管理机制,提升各项保障功能,通过拓宽导赏员的选拔吸收渠道,让更多南海市民参与进来,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南海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付艳霞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斯莫尔尼修道院
下一篇:抓重点补短板全面铺开文明创建 重行动拔钉子着力打造布吉特色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