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景点介绍为何频遭笔误

admin 2016-05-04 16:06:56 导读

导读 : 北京历史景点介绍频遭笔误白米斜街不是“佰米斜街”火神庙不是乾隆皇帝之宝杨年书春节长假游览北京,不论是北京人还是外来的游客都感觉北京的文化氛围变浓了。从...

原标题:北京历史景点介绍为何频遭笔误

北京历史景点介绍频遭笔误

北京历史景点介绍频遭笔误

白米斜街不是“佰米斜街”

白米斜街不是“佰米斜街”

火神庙不是乾隆皇帝之宝

火神庙不是乾隆皇帝之宝

杨年书

春节长假游览北京,不论是北京人还是外来的游客都感觉北京的文化氛围变浓了。从古迹景点各种各样的展览,到大街小巷胡同牌上的各种文字介绍,让人时时感受到古都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然而,也有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笔误”,看上去格外碍眼。比如什刹海边上大名鼎鼎的白米斜街,居然被写成了“佰米斜街”;后门桥火神庙里新立了一个慈禧太后的福字碑,竟然张冠李戴刻上了“乾隆御笔之宝”;景山公园的《历史上的景山图片展》,将文徵明“咏景山”诗中的“寝园”竟然错写成“寝国”;天坛公园的《北京坛庙文化》展览,更是各种“笔误”随处可见,其中尤其令人汗颜的是,在一块专门介绍《嘉靖皇帝重修祈年殿的传说》展板上,居然将“嘉靖”误写成了“嘉庆”!殊不知,“嘉靖”和“嘉庆”一位是大明朝的天子,一位是大清朝的皇帝,两位皇上生活的年代相差250多年……诸如此类的疏漏或笔误,不仅给人添了堵,对中外游客来说更是一种误导。

天坛

嘉靖皇帝怎么变成了嘉庆皇帝

天坛公园春节期间举办的《北京坛庙文化》展览,吸引了很多游人驻足观看,展览从“左祖右社”的规制到北京九坛八庙的历史分门别类、一一道来,同时还介绍了很多传说和轶闻。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的差错竟多达十余处,其中在一块专门介绍《嘉靖皇帝重修祈年殿的传说》展板上,写有这样的文字:“嘉靖十年,朱厚熜实行四郊分祀,建成圜丘(天坛)以后大祀殿即一直闲置,嘉靖二十一年,工部按朱厚熜的设计,循古制建明堂,就是后来的大享殿(祈年殿)……大殿建成了,是座3层、金顶、重檐、亭式圆形大殿。中间四根柱子代表春、夏、秋、冬四季,里边12根柱子代表12个月,最外层的柱子则代表子、丑、寅、卯……12个时辰。里外柱子24根,代表一年24个节气,再加上代表四季的柱子共28根,代表天上的28星宿。嘉庆皇上看了之后很满意,他说,我在这大殿里,能看天、能看地,可算是与天地共享了,干脆,就把这大殿叫‘大享殿’吧。这大殿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祈年殿,只是金顶让乾隆给换成蓝顶了。”

这段文字涉及三位皇帝,即大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大清朝的第七位皇帝爱新觉罗·颙琰,以及嘉庆皇帝的父亲乾隆皇帝。朱厚熜出生于1507年9月16日,卒于1567年1月23日,在位45年,嘉靖是他的年号。爱新觉罗·颙琰出生于1760年11月13日,卒于1820年9月2日,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其年号嘉庆,在位25年。嘉靖和嘉庆这两位皇帝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谬之千里,两位不仅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朝代,而且后者比前者晚生了250多年。

纵观《北京坛庙文化》展览不难看出,将永乐皇帝所建的圜丘大祀殿改建成大享殿的皇帝,,显然是朱厚熜。而且除了天圆地方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北京著名的九坛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形制,都要追溯到明朝的嘉靖皇帝。据《明史·礼志二》记载,嘉靖九年(1530年),皇帝朱厚熜提出天地分祀。于是,在南郊天地坛处建圜丘,祭天;安定门外建方泽坛,祭地。此后,又建日坛于朝阳门外,西向,祭日;夕月坛于阜成门外,东向,祭月。此外,嘉靖皇帝还新建了先蚕坛。明朝初年,本未把蚕神列入祀典。嘉靖提出:“古者天子亲耕,皇后亲蚕,以劝天下。自今岁始,朕亲祀先农,皇后亲蚕,其考古制,具仪以闻。”于是,在安定门外建起先蚕坛,后因路途遥远,皇后出入不便,于嘉靖十年迁西苑。

这些坛的规制,也大多都是由嘉靖皇帝确定的。坛的方位以南向属阳,故祭天于南郊;以北向属阴,故祭地于北郊。一南一北,一阳一阴,互为对应。而东郊、西郊二坛则分别为祭日、祭月之所。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由皇帝主祭,先蚕坛由皇后主祭。跪拜的方向,天坛向北、地坛向南、日坛向东、月坛向西,最重要的天坛和地坛实际上是向着京城跪拜。坛的形制多采用象征手法,比如天坛和地坛,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分别采用蓝琉璃瓦和黄琉璃瓦以象征“天谓之苍,地谓之黄”,石构件的数目分别采用奇数和偶数以象征“天为阳,地为阴”。可以说,正是嘉靖皇帝以“更建四郊”为标志的祭祀制度变革,形成了北京的坛庙文化并传承至今。嘉靖皇帝是明代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比在位48年的万历皇帝少3年。

从这块展板的最后一段内容同样可以推断出,这里的“嘉庆”系“嘉靖”之误:“看到大享殿建成后嘉庆很满意……只是金顶让乾隆给换成蓝顶了。”众所周知,“嘉庆”是乾隆皇帝的儿子,非说爸爸将儿子的“金顶” 殿换成了“蓝顶”,岂不是乱了辈分?

正在天坛举办的《北京坛庙文化》展览中,诸如此类的疏漏还可以举出不少。如在介绍“太庙太子林和正德皇帝”的展板上,将“在太庙琉璃门东侧,有一片古柏被叫作太子林”中的“琉璃门”误写成“琉璃们”;在介绍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的展板上,将“进士题名碑”误写成“迸士题名碑”; 在介绍孔庙“十三经刻石”的展板上,将“俗体字”误写成“俗题字”; 在介绍“北京坛庙的一场大劫难”展板上,将“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拆卸各殿窗格,偷窃砖瓦木料,任意盗运”误写成“任意盔运”……而在另一块介绍“太庙丹陛和海马的神话传说”展板上, 一句“明年适逢甲午马年”更是让人彻底晕了,按照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的算法,2015年是乙未羊年,2016年不是该猴年吗?

什刹海

白米斜街不是“佰米斜街”

春节前后,老北京什刹海几乎每天都是熙来攘往,周边胡同墙上镶嵌的胡同介绍牌让喜欢胡同游的人长了不少知识。然而,在什刹海边的白米斜街东口的地上,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佰米斜街”的图标。于是,遍查北京地方志等,发现这里从未有过“佰米斜街”的称谓。白米斜街始称于明代,属日忠坊。其得名据清《京师坊巷志稿》谓《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考:“有白米寺,今无考。岂地以寺名欤?”尽管尚无定论,但由于此处靠近什刹海漕运码头,胡同得名与白米有关当无异议。白米斜街全长353米,均宽4.5米,清代为正黄旗地界,其名一直沿用至今,过去胡同内还有一条白米北巷。

清末,以推行“洋务运动”著称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旨进京,升任军机大臣,居住于今白米斜街11号院旧址,今7号院是张府的花园,两院内部相通,几乎占据半条胡同。新中国成立后,溥仪的“淑妃”文绣再婚后也曾住过白米斜街。

火神庙

慈禧皇太后之宝

怎么变成了

乾隆皇帝之宝

春节期间,位于万宁桥(后门桥)西面的火德真君庙(简称火神庙)香火极旺,就连正殿院中的“福字碑”都引来不少游人叩拜。由慈禧太后亲书的这幅“福”字画广为人知,原画纵128.3cm,横62cm,以朱笔书“福、禄、寿”三个字,“录”、“畐”之间还夹写了一个“寿”字,中间空白部分更是巧妙地画成一位老寿星拄着拐杖,堪称书画合一的佳作。但仔细一看,却发现碑上镌刻的印章张冠李戴了。原画作右上写有“光绪十四年元旦御笔”,画面上方正中的印章则是“慈禧皇太后之宝”,但矗立在火神庙院内的这块“福字碑”上方刻的却是“乾隆皇帝之宝。”

火神庙是京城最早、也是唯一的皇家庙宇,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元至正六年(1346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多次重修,且不说把慈禧的“福字画”做成石碑安在这里已属不伦不类,再把乾隆的印章刻在慈禧的作品上以讹传讹,岂不是更让人啼笑皆非?

景山

文徵明西苑诗中

“寝国”应为“寝园”

乾隆皇帝之宝

文徵明题景山诗

《历史上的景山图片展》以珍贵的历史影像再现了景山的沧桑变迁,其中包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俄军、日军在景山内设置兵营以及抗战期间,北平学生在绮望楼前举行“援助绥远抗战”大会等。此外,还有一个橱窗展出的是明代大文学家文徵明赋西苑诗。

嘉靖四年春,56岁的文徵明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曾与友人游历西苑。美丽的御苑景色令其心旷神怡,遂赋诗十首,吟诵景山的即是其中之一:“日出灵山花雾消,分明员峤戴金鳌。东来复道浮云迥,北极觚棱王气高。仙仗乘春观物化,寝园常岁荐樱桃。青林翠葆深于沐,总是天家雨露膏。”或许是怕游人看不懂诗人的书法,办展者在草书旁还专门附了印刷体的诗文,但却把“寝园”错写成了“寝国”。

看展览时,有人不由得感叹:这么瞎写误导游人不说,这大过年的,不是给文徵明他老人家添恶心吗?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2014中国健身名山赛峄山站景点介绍
下一篇:考山路旅游景点介绍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