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统景区,有特色乡村,有水系治理工程,还有高科技主题公园,近日,山西新晋级的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人耳目一新。人们对旅游多元化、品质化的追求不仅得到了旅游市场的热情回应,而且倒逼了管理部门的开放创新,全域旅游的大门已越开越大。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只有那些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才算是真正的景区,才有可能跻身到质量等级的评定之列。然而,近年来,观光旅游已经不是一枝独秀,休闲度假模式出现爆发式增长,美食、游乐、运动甚至住宿都能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驱动因素。前几日,笔者一位朋友周末去无锡,不是去有名的灵山景区游览,而是特意去附近的拈花湾禅意小镇小住两日。传统的存量资源已经不能独霸天下,符合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垂直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无论是一个特色小镇、一个主题公园,还是一个水系或绿化工程,规划之初,可能是出于产业集聚,或是文化诉求,抑或是环境治理,只要在运行中别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人去休闲度假,那就是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据统计,2017年全国人均国内出游3.6次,观光游、美食游、康养游、娱乐游等等琳琅满目,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当旅游不再是奢侈品,不再只是诗和远方,而是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和个性释放的一种承载形式,那“旅游+”就会变得包罗万象,全域旅游就已经生根发芽。
新兴旅游产品和传统景点,要想后来者居上或成功逆袭,那在规划上就要瞄准定位,在建设上就要抬高起点。以浙江、河北的许多地方为例,3A级景区的标准已经被作为新建特色小镇的最低配置。而汾阳市的贾家庄,目前已经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景区等级划分有着严格的评定标准,这些标准既有硬环境,也包含软服务,既有自然要求,也有人文内容。流水线一样旅游产品已经过时,农家乐的草莽时代也已经结束,每个产品必须在自己的特色土壤中深耕细作。而这正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涵。
加缪说,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这句话因为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的引用,而被更多人熟知。对于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文化旅游产品来说,也要发扬工匠精神,只有当下精益求精,才可能赢得未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