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河南新闻·评论
第04版:天下
第05版:经济纵横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特别策划
第08版:中原风
第09版:地方观察/新乡
第10版:地方观察/专题
第11版:地方观察/郑州
第12版:地方观察/新乡
插上新技术的翅膀
我省举行第26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深入推进协商民主着力提升履职水平积极为“十三五”规划实施献计出力
绿色行动倒逼工业企业治污
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行
河南创投基金发展空间巨大
巾帼筑梦芳华绽放
2016年05月16日 查看旧版(2007年10月15号以前)
上一篇 下一篇
叶县西刘庄村创新性地提出了互助资金社的理念,在扶贫实践中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小村资金互助成长记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核心提示
是“蹲身捡柿子”,还是“跳起摘桃子”?河南叶县西刘庄村不等不靠,利用县里整合的扶贫资金,创新互助资金社,为困难农户提供生产借款,实现了自我脱贫、示范富民、升级强民的三级跳,成为全国贫困农村跑步脱贫的新样本。
西刘庄村互助资金社就设在村委会的隔壁,在当地百姓眼里,这里可是他们的商业银行。互助社里有50万元的本金,贫困户只要缴纳100元到500元就能入社,每次可以从互助社得到最少2000元、最多10000元的借款。贫困户李建国靠着循环借款养羊,家里的羊没少过70只,“一年能赚个三四万块钱,今年把房子也翻修了。”李建国说。西刘庄村村支书刘随申说:“咱这互助社,有政府的惠民政策,你越穷越贷给你。通过这50万元的发放,互助社的本金增大了,入社的农民脱贫致富了。农民不用了就赶紧还,有项目了以后还可以用。”
几年下来,互助资金本金增加到63万元,村里200多个贫困户减少一大半,1210笔借款中没出现一笔坏账。
互助资金社帮助西刘庄村民完成了脱贫的第一跳。辛店镇刘文祥村看到甜头,复制过去与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果树种植产业慢慢打出了名声,实现富裕了一个乡镇的第二跳。
农户梁留长率先脱贫后,拉着村里的贫困户承包荒山,连片开发,靠着互助社提供的“小资金”,吸引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做起了千亩黑李、油桃生意。梁留长干脆成立了合作社,统一使用互助资金、统一技术指导,把黑李做到了出口标准。
“缺资金的话,资金互助让每户随时都可以拿出1万块钱。现在一亩地能挣五六千,今年收入3万块钱没问题。”梁留长说。
从“模仿”到“超越”,如今互助资金合作社在辛店镇已是村村开花,覆盖全镇3万多亩的果树,亩产利润达5000元以上。
还没有完全脱贫的西刘庄村却带动全县近万户贫困户稳定脱贫、逐步脱贫,让叶县县长徐延杰觉得互助社的路子走对了。看到群众贷款的额度不解渴,县里又往扶贫池中注入了一股更大的活水。今年他们启动扶贫开发小额信贷项目,这一跳,把贷款数额提高到2万至5万元,而且无需抵押、无需担保。
“我们与银行和信用社等部门合作,让这类贷款享受政府贴息。农民能免息用这些钱,就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水平,也使贫困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质量比较高的脱贫效果。”徐延杰说。
钱贷得多了,使用门槛儿比资金互助社提高了不少。新杨庄村专门成立了授信和风险防控小组,对每个贫困户的个人贷款记录、社会品行、家庭劳动力占比、人均收入进行综合打分,根据分数高低确定信用级别。村支书陈爱民说:“经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信用社、县里、镇里,联合评的星级,五星级最高,能贷款5万元,二星就是2万元。”
叶县拿出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给银行吃了定心丸,农户贷款全部由政府贴息,贷款风险也降到了最低。河南省扶贫办互助资金小额信贷办公室主任陈仁辉说:“西刘庄村举措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内生的扶贫动力源源不断。在资金慢慢成长的同时,实现了扶贫项目的滚动发展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在此基础上探索成长起来的扶贫小额信贷,又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③1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辛如记、赵飞、胡晓辉、李凡,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温晓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