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正进入“冰点时刻”。8月,新基金首募规模创近5年来新低。不仅如此,基金业历史上共有23只基金募集失败,今年以来已有18只未能募集成功,其中8月份至今已有多达6只基金宣布发行失败。
无疑,这拖累了颇受业界期待的养老目标基金。多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养老目标基金作为特殊的基金产品,首募规模并不重要。
首募规模创新低
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数据显示,2018年8月,新成立62只基金总规模仅236.02亿份,平均份额仅3.81亿份,为五年以来单月最低。
经时代周报记者统计,过去5年的新基金首募规模,跟赚钱效应高度相关。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数据显示,2014年10月新基金募集规模高达6485亿份,为阶段性的高点,该月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高达405.32亿份,其中4只货币基金份额高达6280.62亿份。
权益类基金的募集高峰,往往在股市出现赚钱效应之后。2015年4月至7月,每月新基金募集规模均超过2000亿份,平均份额亦维持在高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几个月新基金募集顺利是因为赚钱效应,而2015年7月的数据依然可观,则是因为股市快速下行,证金公司出资2000亿元认购了五只公募基金,即业内俗称的“国家队基金”。
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新基金发行的数据亦颇为可观,其中有5个月份新基金募集规模均超过千亿。
事实上,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发行,在2017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在新基金发行困难的大背景下,却出现了以往大牛市才能看到的火爆抢购情景。一些由绩优基金领衔的基金产品,遭到投资者的疯狂追捧。如三季度末东方红睿丰封转开,一日申购达百亿元;由曹名长操刀的中欧恒利基金一日认购超过74亿元即宣布结束募集。
最近的一次新基金发行高峰,出现在2017年最后两个月以及2018年一季度,这次的发行高峰,得益于公募基金在2017年的出色表现。数据显示,2017年度八成以上的权益类基金获得正收益,而获得正收益的股票占比只有三成左右,权益类基金比个股更具赚钱效应。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受到渠道热捧,2018年1月,甚至出现了首募327亿的“网红基金”。
不过,伴随着股市的持续低迷,发行规模一路走低。只有2018年7月的数据相对较高,新成立的基金规模高达1189.18份,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为31.29亿份,这一数据主要是因为6只CDR基金成立,首募规模高达1049.18亿份。
而到了2018年8月,市场对于公募基金的热情降到了冰点。“新基金发行难其实也很好理解,投资者个人财富缩水,认购新基金意愿降低甚至赎回存量产品。”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黑色八月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戴彧指出,基金发行进入“冰点时刻”,今年以来已有18只新基金募集失败。
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历史上至今一共有23只新基金募集失败,今年以来就有18只,仅8月份至今就有多达6只基金宣布发行失败。有分析指出,今年新基金屡屡发行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在很少有投资者购买基金。
从数据来看,8月份基金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大幅低于前五年平均水平,与上月相比,发行数量有所上涨,发行规模大幅下降。从单只基金来看,8月总体平均发行规模较上月大幅下降,大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新基金发行遇冷并非无因,资本市场的表现颇为低迷。市场延续下跌趋势,上证综指盘中创2016年初以来新低,市场情绪依然未见好转,且创业板与医疗行业在上周出现了明显下跌,市场估值进一步下降。
从投资标的分类来看,共有23只混合型基金成立,总规模为116.3亿元,为新成立规模最大的基金类别,共有 30 只债券型基金成立,总规模为 106.9 亿元。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8 月受理的基金产品申请中,有 82 只常规产品,无通过普通程序申请的产品。
自2014年8月8日起,注册制已经实施4年有余。数据显示,简易程序审核基金中,2017年以来递交申请材料的基金共2127只,其中63只在10月被决定受理,131只在11月被决定受理,143只在12月被决定受理,且有2064只基金已经收到第一次反馈意见。根据简易程序审核期限为 20 个工作日,其余基金均会在9月收到第一次反馈意见。
普通程序审核基金中,2017年以来递交申请材料的基金共148只,138只为FOF,其中1只在10月被决定受理,8只在11月被决定受理,4只在12月被决定受理,普通程序审核期限为6个月。
伴随着审批越来越流程化,公募基金产品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9月14日,国内共有4994只公募基金。根据投资范畴分类,全部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达到2308 只,货币市场型基金资产净值最高,为 84415.39 亿元。根据投资风格分类,主动投资型基金共计4362只,资产净值占比96.08%,被动投资型基金共计632只,资产净值占比3.92%。
基金数量的膨胀增加了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难度,部分老牌公司目前的存量产品已经上百只,新基金发行的意义亦被部分业内人士质疑。
“或许基金公司应该更重视自身的投研能力建设。从长期来看,投资者是理性的,有些基金产品成了价值毁灭者,被投资者抛弃也很正常。为什么货币基金规模会这么大?因为它们至少没给投资者亏过钱。”曾令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养老目标基金首募预期调低
8月28日,市场期待的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发行。不过,与QDII、FOF等产品首发时火爆的认购情景不同,养老目标基金的成立颇为低调。
9月13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的华夏养老2040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只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该基金自8月28日开始募集,且只在直销渠道销售,9月11日提前结束募集,共历时15天。
公告显示,华夏养老2040首募规模2.11亿元,募集有效认购户数为37585户,户均认购规模为5627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养老基金中,华夏基金固有资金和员工认购合计达到了9500万元,几乎占到首募规模的一半。公告数据显示,华夏基金利用自有资金认购了5000.21万元,占基金总份额的23.64%;员工共自购了4317.77万元,占基金总份额的20.42%。
作为基金业的标杆性公司之一,刚刚超过2亿元成立线的首募规模,让业界颇为惊讶。不过,对于华夏基金的做法,业内倒是有不少支持的声音。
“最近公募基金一度出现单日批复两家公司的情形,公募牌照不值钱了,新基金的发行也会越来越市场化。”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鉴于华夏基金仅仅采用直销渠道就能完成基金募集,华夏基金的尝试倒是让业内颇为认同。
除此以外,养老目标基金的特殊属性,亦让业界更期待看到其长期的表现。“养老目标基金是真正的长期产品,首募规模的意义不大,客户数量的累积倒是很有意义。”沪上某基金公司中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9月10日,中欧、泰达宏利旗下的两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分别开售。与华夏基金之前选择的直销不同,两只基金将首次选择直销平台、商业银行和互联网第三方代销平台等共同推进发行。
中欧基金或已完成其首募目标。9月20日中欧基金宣布,旗下养老目标基金中欧预见养老2035将于2018年9月27日提前结束募集,自2018年9月28日起不再接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基金的全体合伙人和多数内部员工都自发参与了该产品的投资。 记者 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