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擦亮双眼看清伪私募基金的骗局)
>>案例回放
去年警方查明一起以私募基金名义非法集资的案件,广州A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涉及非法资金2.04亿元,涉及群众300人。自2013年起,公司法人王某不断对外宣传,会将吸收到的资金以私募基金形式投资到房地产、影视剧等行业,并在银行设有基金托管账户,绝对确保投资安全。事实上王某拥有的公司既无实际经营收入,吸收来的资金也未投资到相关产业,托管账户更是摆设,资金从存入到流出完全没有银行监管,任由其名下私募基金公司内部划转,挪为私用。
>>案例解读
很多投资者金融知识匮乏,那么正规私募基金到底是什么?私募即非公开募集,它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资金,以基金形式存在。与其相关的概念是公募基金,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由专业团队采取投资策略管理,同时银行等机构监管资金流动。
相对于公募,私募收益高、风险高、投资范围广、监管较松。辨别其合规与否,一看是否经证监会依法批准;二看是否对发行对象具有一定要求;三看是否承诺固定回报或保底承诺,私募基金设立者不应该向投资者作出类似固定回报的承诺。上述案件中,王某先向不特定群众吸收资金,后做出年收益率8-12%的承诺,完全不符合私募基金的经营特征。
>>投资提醒
省处非办特此警示具有此类投资意向的群众要提高警惕,投资前做到:一是切莫轻信宣传广告。要搞清楚企业是否具备吸收资金、出售金融产品的资格,可在基金业协会官网上查询机构基本信息及其备案的私募基金的基本情况。其他理财项目可通过向金融监管部门、工商局、行业主管部门等查询企业登记注册、业务资格等信息。
二是理性判断,谨慎投资。高收益项目往往需要承担高风险,投资群众需对自身情况进行判断,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宣称具有银行托管资格的项目或企业,可拨打相关银行客服电话,确认真实性。
三是多问多想,多思多看。向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请教,不可盲目相信亲朋好友对低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投资建议,尤其是老年群众在投资前多和子女商议,切勿因高收益的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 华商报记者 李滨
(原标题:擦亮双眼看清伪私募基金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