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的转债仓位由降转升,导致近期转债市场估值水平走高,使机构投资者更多关注转债新券的发行与上市。但转债市场总体存量仍然较小,也限制了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者的深入参与。伴随转债市场供给增加,转债市场有望逐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介入。未来转债市场投资需要关注四个问题:(1)投资者对低价品种(尤其EB)的期待值并不高;(2)投资者比较期待平价120 元以上转债的“促转股”;(3)完成转股之后,不少投资者倾向于持有正股;(4)投资者对私募 EB的关注度明显降低。
转债市场估值水平较快回升
近期,我们密集走访了一些机构投资者,与投资者就转债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公募基金中,“踏空”者仍占多数,这导致6月下旬以来转债估值的集中拉升。不少投资者直到6月上旬还保持着很低的转债仓位。究其原因,首先,债券投资者对于下半年经济运行的预期并不乐观。与股票投资者相比,他们更加谨慎,尤其是对地产、基建增速数据回落等已形成一致的基本预期,对股市前景期待不大。同时,债券投资者对于去年末以来形成的资金冲击、金融监管等感触更深,也更加敏感。此外,由于近两年来转债市场规模不大,加上去年“定制基金”等曾一度成为最为火的业务,一些基金投资者对转债的投入规模较小,不少是从今年发行300亿元银行转债时才开始加大研究与投入的。
对公募基金的转债仓位进行简单的模拟测算可以看到,从2017年年初开始,公募债基的转债仓位开始明显下降。例如,纯债基金不能持有股票,其转债仓位一度非常低,3月纯债基金的转债仓位才略有回升,但伴随着股市走弱,基金的转债仓位也继续探底。直到6月中旬,在近期基金排名的相对压力之下,基金的转债仓位开始明显回升。基金的这一行为可以解释近期转债市场估值为何会走高的原因。
但由于转债市场的估值走高很快,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无从下手。所以,转债的新券发行自然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随着6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阶段性走强,不少债市资金进入转债,尤其是吸引了存在排名相对压力的公募债基。因为目前刚过半年末,是基金营销等较为重视的时点。与此同时,转债的估值水平被快速推高,甚至不少投资者还没有来得及加仓。从根本上讲,虽然目前转债供给颇受期待,但转债仍是一个“小众市场”,市场总体存量仍然较小,选择投资转债债券的空间更小。当“小众市场”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时,主动增持、申购压力及被动增持等投资行为,自然会驱动转债的估值快速提升。我们在此前的周报以及季度策略报告中提示,供给对转债估值的边际影响减弱,而对股市预期的重要性却在提升。事实上,如果转债存在大级别的上涨行情,多半是正股或估值的“双轮驱动”。
由于转债估值的走高,抑制了投资者的追涨意愿,机构投资者的目光也开始更多转向转债新券的发行和上市上。
相对而言,保险投资者对股市的前景更为乐观,但它们对转债的预期则有所保留,目前保险机构仍是转债市场的潜在需求群体。总体来讲,保险机构对股市比对转债更为乐观。当然,保险公司大多投资大盘蓝筹股,对股市的“印象”也更好,但保险资金对当前转债市场的规模及流动性仍抱有疑虑。同时,保险资金的排名压力相对较小,也不急于入场。对于有的保险公司而言,转债是否可投资,取决于正股是否“入池”(而非债券的信用资质),可选的范围比基金投资者更小。因此,多数保险资金或小范围地投资转债,或仅仅关注和跟踪转债。我们认为,保险机构是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类投资群体,虽然目前它们对转债市场的参与度一般,但仍是庞大的潜在投资群体。随着转债供给的提升,尤其是发行大盘、中盘转债,预计保险资金也将逐步进入转债市场。
我们注意到,转债市场供给增加,也引起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随着定增、大宗减持等交易相继受到限制,原本主要参与一级市场的不少资金开始关注转债市场。但这类资金的投资习惯与传统的转债投资者存在诸多的不同。具体来说,这类资金更关注原股东的配售环节,以及转债的转股环节。在原股东的配售环节方面,这些资金与原股东之间存在诸多的合作模式,如提供配售所用资金、帮助减持配售所得转债等方面。近期,新上市转债的正股屡有异动,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意外,但我们预计未来这样的情况可能不会少。
可转债投资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1。投资者对低价品种(尤其EB)的期待值并不高。
其中,一部分投资者拿券的时间较早,由于这类EB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市场表现不佳,近期确实迎来了解套的市场机会。另一部分投资者是在股市上涨一段时间后,对股性较强的转债存有“恐高”,从而倾向于买入低价品种。
无论如何,我们认为,这类品种在本质上是“债底支撑+博弈股市波动”。目前,“博弈股市向上波动”已经实现,这类品种需要考虑如何兑现的问题。此外,从流动性角度来看,这类品种原本市场流动性就不强,只是在股市活跃时其换手率才会有所提高。一旦股市稍有降温,其流动性将再度下滑,要想离场也将更为困难。
也有一些投资者提及,一些低价EB是否存在博弈回售的机会。我们强调,投资者与EB发行人之间存在零和博弈,但天平多数时间会偏向于EB的发行人,对这类交易机会不要存有太多的期待。
2。投资者对平价120元以上转债的“促转股”比较期待。
显然,近期完成转股的歌尔、白云等给投资者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但我们发现,也有投资者将“股价临近赎回触发价”直接等同于“促转股(后续股价强劲)”。实际上,要因券而异,股价趋势、基本面及公司促转股意愿和能力的配合都至关重要。从历史上促转股的成功案例看,大多是正股趋势向好,发行人“好风凭借力”提供助力,并非逆势而为。就连目前市场投资者普遍看好的歌尔,在历史上也曾至少有过3次倒在“临门一脚”上。目前,汽车转债、汽模转债的正股股价都距离赎回触发价不远。其中,汽模促转股的意愿比较明确,近期正股活跃,不乏题材,促转股难度相对较小。而汽车转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多位高管公告减持计划,显示出其转股意愿存在疑问,对这类品种要持偏谨慎的投资态度,多提示风险。
3。完成转股之后,不少投资者保留了正股。
一级债基目前参与股市的难度在加大,包括IPO常态化、定增及其减持受限等,保留转股后的正股成为一些机构投资者常见的投资作法。实际上,不少一级债基(甚至二级债基)也都采取类似的这种作法,只不过债基在转债市场中占比较高,所以债基的投资行为对转债(及正股)的影响也较大。当然,保留正股与否,还取决于正股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对于我们而言,虽然转债赎回触发形成了抛压,但正股原本的趋势更为重要,赎回本身难以改变正股的股价趋势。对于预期强劲的正股,债基仍可以保留。
4。私募EB的关注度明显降低。
事实上,基金公司原本也涉足转债业务。此前,由于理财委外大幅扩张,同时满足要求的资产稀缺,公募转债、EB估值都很贵。如今,私募EB与公募转债的估值对比关系甚至出现了逆转,再加上未来通过EB换股减持是否受限仍然是个未知数,投资者对此投资仍不知所措。当然,随着一些此前发行的私募EB进入换股期,也有一些投资者开始关注换股或卖出是否会受减持新规所限等问题。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换股、卖出还没有受到限制,但不排除未来有针对性的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