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南坪街道东路社区,居民参加花园改造劳动。
重庆晨报讯 大到四百桌的新春“百家宴”,小到200平方米的花园改造,在南岸区南坪街道东路社区,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几乎都有居民自动参与的身影。两万多人的社区,从2013年起建了南岸区第一个社区公共基金,四年时间累计筹集近百万元,解决了社区不少“头痛事”。这些成就都源于有一位好的基层组织带头人——魏丽。
建起南岸第一个社区公共基金
一头短发,说话快人快语的魏丽,做事也是快人一步。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的她,带领社区党委、居委会一班人,硬是让东路社区旧貌换新颜,挂上了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重庆市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示范社区、重庆市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南岸区文明社区、南岸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牌,成了远近闻名的“样板社”。
说起“样板社”,就不得不提社区构建的公共基金。2013年,社区居民组建的种植小分队,想买些种子来种,但却没有经费。魏丽知道后,就召集居民在社区办公室前的院坝里开了个会,让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事。会议的结果就是:大家自愿筹钱,建社区基金,这样就有活动经费了。
一致同意后,小到几块,多达几千,居民开始自掏腰包。“第一次筹钱就筹了八千多,我们也吓一跳。”这八千多的东路社区基金,也成为南岸区第一个社区基金。四年时间,东路社区基金累计筹集了近百万。
三事分流,居民自治意识增强
社区公共基金的建立,给居民自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有个规定,社区内的小区环境需要改造,三千元以内的,社区和居民可按4:6的结构筹钱。如果超过三千元,还可向区里的专项公共基金申请。”魏丽说。
在2014年时,东路社区五小区改造化粪池,就申请了608元的社区公共基金,50户居民筹集资金1392元。“我们小区普及了三事分流自治法,小区建立了党支部、互助会、老协等组织,居民的凝聚力强,自治意识强。”小区志愿者李静芳阿姨说。
东路社区这个“三事分流”自治法,指的是将社区事务划分为政府办理的“大事”、社区“两委”办理的“小事”和居民自主(互助)办理的“私事”。
花园改造,居民自己筹钱出工
在2016年8月,五小区花园改造就是居民自主(互助)办理的“私事”。“我们这个花园不大,两百多平方米,主要是要清理花园、修建石台、培植花草。”站出来牵头的李静芳说。
李静芳联系购买了石砖、水泥等物资,还将每一笔支出明细和购买票据都贴在了公告栏中。为节省费用,居民们齐动手,没请一个外面劳力,共同完成了花台的清理和石台的修建。而花园里的花草苗,也有居民无偿捐出。
这两百多平方米的花园,“我们只花了1500元,50户居民,每户出资30元。”李静芳告诉记者。
居民自治意识增加,大家也从陌生人变成了熟人。社区的新春“百家宴”,从最初的100桌到去年的400多桌,从最初的一个小区举行到现在的整个社区举行。记者罗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