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明: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

admin 2019-05-11 22:02:14 导读

导读 : 一根银针一把草,一个听诊器,一台血压计,挽起裤管背着药箱走街串户给人看病送医……这是经历过赤脚医生时代的人们,对赤脚医生这一群体最为熟悉而深刻的记忆。 历史上,赤脚...

一根银针一把草,一个听诊器,一台血压计,挽起裤管背着药箱走街串户给人看病送医……这是经历过赤脚医生时代的人们,对赤脚医生这一群体最为熟悉而深刻的记忆。

历史上,赤脚医生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血吸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赤脚医生,书写一个时代的符号

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赤脚医生”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该制度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合作医疗的筹资方式是个人出一点,集体出一点,国家不出钱,因而还不是国家医保。与合作医疗相伴相生,我国的赤脚医生也在建国初期兴起,并在1965年-1978年走向辉煌。

这一辉煌时期的到来,与“六二六”指示密切相关。那是在1965年6月26日,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毛泽东主席发布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由此全国各地掀起了城市支援农村的活动。1968年9月,《红旗》杂志发表了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从此,“赤脚医生”作为村医的形象代名词走向全世界。

赤脚医生一般选自当地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他们半农半医,经过3个月医疗卫生知识的培训,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承担起农村卫生防疫、常见病诊治、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接种、疾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多项任务,实实在在地担任了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预防为主”的方针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这一时期,在国家层面逐步建设形成的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和深受乡村居民爱戴的赤脚医生,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我国的赤脚医生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之一,并作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积极向世界推荐。能够成为被推荐的范例,是因为我国的赤脚医生从地理可及性和经济实惠性两个层次,满足了农民卫生服务的现实需求,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为村民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得到大部分村民的认可。据此,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也总结了两条重要经验:一是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在基层实现;二是要有卫生服务的保障体系去提供这种服务,这就是我国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由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实际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并以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标志。这一制度的实行,也使得我国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集体经济支撑,“赤脚医生”中国模式也伴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而逐步淡出舞台。到了1985年,原卫生部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的名称,规定所有农村卫生人员一律参加考试,凡考试合格且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

持续推进医改,构建全民医保体系

1978年-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放权让利、经营搞活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国家各项政策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医药卫生领域也同样体现了与计划经济时期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其核心是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主权。

实际上,“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主权”这一核心理念的确立,既是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呈现,也是我国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更多种类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所做的一种探索。这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希望能够越来越多地享用高新医疗技术,但这已经超出了基本医疗的范畴。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偿业余服务”、“调整服务收费标准”等医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一时期的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总体来说,该时期医改的基本模式仍不够清晰,政府职责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等根本性问题也存在争议,因此改革的落实与人们的希望和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底中央召开了卫生工作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明确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应该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定位,为我国积极推动基本医疗服务和资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明了方向。

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成为共识。2003年,中国改革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也进入到新阶段,医药卫生事业是关系全民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事关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需要公共政策予以保障和实现,成为持续推进医改的共识。

新阶段医改的推进实际也是从农村开始的,其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开始试点的新农合制度。这一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让农民也拥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是我国从医卫领域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我国赤脚医生、三级卫生医疗保健网等发展理念的延续。

通过新农合制度的构建,再加上城镇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我国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并且,这一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在医改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政府的投资越来越多,居民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大。虽然限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我们保障的水平还比较低,但我们的覆盖面非常广,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约98%以上的居民,这也成为我国40年改革开放中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最为突出的成效。

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政协功不可没。仅十二届全国政协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医疗卫生的提案就有近3000件。其中,医保改革是重中之重。

以健康为中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在2016年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伴随着2016年中央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我国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38字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显而易见,这一方针内容既包括对以往医改经验的传承和延续,比如“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等内容,也对新时代的健康卫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指示,比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等内容。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两个月后,我国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几大方面,对我国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行动规划,这五大方面的内容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体现出我国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决心。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十届全国政协期间,委员们就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概念,并积极为建设健康中国建言献策。我本人,也是建言委员之一。

随后11月,我国在上海组织召开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并发布了《上海宣言》。全球共建健康命运共同体在本次会议上成为共识,我国建设健康中国的理念也再次被世界卫生组织点赞。这次会议的召开,也彰显出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建设全球健康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努力和责任担当。所以,才有了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时,我国医疗救援队的全力以赴,才有了中法在非洲马里共和国共建的传染病实验室。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无不体现着这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程度。这种发展,是整个社会共同推动的,作为一名医卫界的老委员,我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中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也多次参与到学习、讨论、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和出台的过程中。

现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等我国在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也标志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得民心,这必将助力我国向着更高级的文明社会发展进步。我对未来的健康中国建设,也更加充满信心。

(李立明系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李立明: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昌平区卫生计生监督所开展百日整治中医保健乱象行动
下一篇:【健身气功】欧洲健身气功运动会科学养生受追捧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