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月29日电 (记者 徐雪)29日,正在举行的甘肃“两会”上,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晋梅建议,应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保健和调理作用的优势,有效引导民众的健康观向日常保健、养生方向转变,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使中医药真正成为破解广大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杨晋梅介绍说,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地形手段、生态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种植面积大、滋补药材集中等优势,使甘肃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
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民革常委杜擂升认为,甘肃面向“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出去”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如,中医药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不足、互动较少,中医药文化方面的国际宣传力度不够、渠道和手段的局限尚未打破,尤其是国外对中药认识水平、中药的精髓和中药传统文化方面还难以深入人心。
杜擂升表示,甘肃应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所蕴含的多元价值和独特优势,明确新战略定位,立足中医药产业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挖掘甘肃省中医药在经济、文化、生态、科技、学术多领域的综合价值,全面提升、重新定位中医药发展方向,整合教育、农业、医疗、保健、文化、科研等行业,着力破解甘肃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难题。
图为中医为民众诊脉。(资料图) 李亚龙 摄
甘肃省政协委员、临夏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刘金凤建议,门诊慢性病一、二、三类病种门诊费用,使用纯中医治疗的患者,医疗保险基金分别对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加大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将针灸、理疗、康复保健等均纳入报销范围。
杨晋梅也建议,目前医保政策已经将大部分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中,但是还需要进一步不断扩大和完善,尤其要在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治未病”领域,以及专科性质较强的领域加大实施力度,保障中医药适应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广泛应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