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充满了想象,但熊晓明偏偏走了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路。
虽然身在风口,熊晓明却寂寞得像一个孤胆英雄。
体检、保健食品、智能穿戴……大健康产业遍地黄金,熊晓明偏偏选择当一名拓荒者,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这条路就是“整合医学”。在北美,它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中国,它是时下学术界的热门。就在今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牵头,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办了国内首个的整合医学学院。
理论上,这个有着类似中医的整体理念,利用西医诊疗手段的高级医疗护理体系在中国有着肥沃的土壤。但是由于政策、配套等一系列原因,它在中国落地情况并不理想。
熊晓明迎难而上,硬是在一片荒芜中,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现在,他创办的博厚健康科技就是中国整合医学最响亮的名片。
世人熟知,马云说过下一个超过他的人将出在大健康产业。其实,他并没有坐等被赶超,而是在该领域频繁投资,他说“就想让医生越来越少,药厂越来越少。”
这也是熊晓明的目标,更是整合医学的优势所在。
实业家基因
默默坚持了4年,投入上亿元,熊晓明终于在今年等来了“春天”。
2017年5月16日,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共同下发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首次在规划中提出整合医学,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在熊晓明看来,在国内整合医学界,这份文件的影响犹如当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一样,将开启一个全面加速的时代。
天命之年的熊晓明与健康产业的结合并非巧合。他的创业想法与背景、经历密切相关。
熊晓明出身革命家庭,外祖父母打过游击、做过地下党,伯父是老红军,父亲参加过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实业报国是熊晓明骨子里的基因。
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制革专业毕业的他,曾从事皮革贸易和生产近20年,并完成了原始积累。
但是制革属于重污染行业,加上过度疲劳,熊晓明的体质每况愈下,甚至一度因为重病在家休养了半年。2006年,感到身心俱疲的他终于下定决心,告别自己的老本行。
也就是那段时间,国内大健康行业掀起了一股热潮,数百亿元的资本进入其中。熊晓明在耶鲁大学任研究员的挚友,也有意带着一项肿瘤早期诊断技术回国创业。于是熊晓明就与他联合创办了公司。后来这家公司成为了国内新三板扩容后的首批企业。
那个时候,熊晓明每天都会接触大量肿瘤病案,不断累积的负能量让他再度萌生退意。加上2013年,他患上了顽固性的腰疼,迫使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四处求医。
国内的医院看不好,就去国外。经人推荐,他找到了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诊所。医生为他检测了食物不耐受源和肾上腺素,随后没有开具任何药物,仅仅给予了饮食和生活方面指导。半年后,折磨他两年的腰痛竟然神奇地消失了。
后来熊晓明才知道,他接受的就是整合医学疗法。医生没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找到了他腰疼的根源,即牛奶、鸡蛋、面粉不耐受导致的慢性炎症。
那时,熊晓明作为投资人正在美国和加拿大看项目、投项目。意外进入视野的整合医学,一下子就被他相中。
熊晓明找到了这家诊所的创始人—加拿大整合医学协会的联合创始人以及副会长Dr。RishiVerma。三顾茅庐之后,Dr。RishiVerma同意出任博厚在加拿大整合医学研究团队的医学总监,负责教导医生该如何运用整合医学及提升他们的健康服务。
“创业最怕不痛不痒”
互联网创业大潮下,很多行业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大健康行业不会像互联网行业那样瞬间颠覆,尤其是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整合医学。
但是凭借着敏锐的嗅觉,熊晓明先于同行在国内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如果说六部委颁布规划相当于发令枪的话,熊晓明就是第一个“各就各位”的选手。
目前,一家集医疗产业投资、医学研究、医疗技术开发、临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博厚健康科技”已然成熟。
在内地,博厚旗下有医疗智能平台、跨境电商公司、奥姆莱特医疗管理公司、医疗旅行服务公司、连锁健康中心;在香港,博厚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医学中心。在大洋彼岸,博厚布局了希美整合医学中心、威敏德医学院、迈阿密医学中心、波士顿医学中心等,为国内提供强大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当然,熊晓明深知仅靠高举高打,不足以决胜千里。整合医学毕竟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是一个体系。尤其是在没有前人指路的情况下,博厚必须自己摸索着找到切入口,才能逐渐打开市场。
所以,过去几年来除了基础布局,熊晓明一直在做市场调研。在没有公开推广的情况下,博厚仅靠着口碑传播,已经累计服务了1000余名客户。结合他们的诉求和临床数据,博厚最后集中抓住了“痛”和“痒”的问题。
现在,解决由不明原因造成的疼痛,和久治不愈反反复复的“痒”成为博厚的一大特色。具体地说,博厚推出了奥姆莱特“痛亭”“痒亭”“鼻炎亭”等等“亭”系列服务。事实上,有这类问题的病患在全体人群中不在少数,并且采用传统医疗手段往往效果不显著。
博厚恰恰就提供了这样的差异化服务,并且不同于医院的诊疗方式。基于整合医学的思维,博厚试图从本质上消除病因,不用或者少用药。取而代之的是饮食指导、纯天然生物同质素替代调理、营养素补充等手段。
不过熊晓明也发现,现代人群中更多亚健康人士压根没有显著症状。他们要么时常感到疲惫,要么长期失眠。针对这类人群,博厚推出奥姆莱特“衡养”“家”系列服务,在“家”里疗养,让人们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更加有活力,达到“体质再造,恍如新生”的境界。
除了生物同质素替代调理、正念减压等方法之外,博厚还针对这类人群引进了在北美广泛采用的营养剂补充方案。同样是让使用者皮肤紧致光滑、气色红润,但是该方案不同于肉毒素、玻尿酸,它真正从根本上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引进来,走出去
空气污染与食品安全等问题,让中国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而巨大的人口基数也让大健康产业充满了想象。
但是对于熊晓明而言,他更愿意把工作前置,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中。这也契合了国家鼓励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初衷。
所以,熊晓明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整合医学在中国的铺路人。他斥巨资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目的也在于此。接下来,他打算将博厚生态链上的资源悉数共享,以号召更多创业者一起做大整合医学这块蛋糕。
国内首个整合医学诊疗SaaS系统即将在博厚诞生,届时无论是大中小医院,还是健康管理机构,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共享博厚的医生、设备、产品和服务。
经过几年探索与思考,熊晓明给博厚明确了这样一个发展理念—全球·养生·共享。
养生与共享是内容和形式,至于全球就是博厚的格局。
尽管整合医学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在熊晓明看来,中国传统医学数千年来基于整体思维孕育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完全可以经过改造,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他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哈佛大学在对中国太极拳进行临床研究后发现,其对帕金森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但这类临床研究和数据在国内目前太少,所谓中医、中国武术的效用更多停留在经验甚至玄学层面。
为此,熊晓明接下来打算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通过数据采集、临床研究等方式重新研究整理,然后再进行全球传播。引进来,然后走出去。熊晓明希望用创新模式来驱动中国乃至全球医疗服务的升级。
前方当然不会是坦途,但是熊晓明说了,“剩下这辈子就做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