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某个周日的清晨,我收到一条微信,隔壁的姑娘给我发了一个端午节快乐的祝福表情。紧接着她又发来一张照片:她把一个袋子挂在了我的门口。她怕把我吵醒。真暖心!
暖心的还有袋子中的礼物:几只红枣糯米粽裹着长长的叶子用绳线绑得整整齐齐。
各种书籍封面大肆宣扬新科技,称其“大有可为”,能够“改变生活”,“使人类有更多可能”,甚至 “颠覆社会”。我不是科技控,但是在北京的生活却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的确正在“改变生活”。
“创新”的确大有可为。即时通讯、数字支付和共享单车等应用程序不仅改善了生活,并且使技术、知识、服务甚至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民主。
我的房东不太会英语,我的中文也不太好,但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的即时翻译功能进行沟通。我可以用微信钱包向她付款。
微信和支付宝等应用在使交易服务便利化的同时,也体现出平等与尊重,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安全感:你无需担心,可以继续愉快工作,轻松生活。
科技带给我们的感受与从前相比已大不相同。 例如,曾经集新闻、资讯和娱乐为一体的电视机现在迅速沦为一个只能用来打发时间的工具。
而我,一个印度人,在认不全蔬菜水果的情况下,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北京道路交叉口的卡车小贩那里买到新鲜的水果蔬菜了。我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每当我像数百万人一样扫描二维码解锁共享单车时,这种感受就会不断增强。
我办公室的后勤和安保人员或许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都能读会认。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他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更多信息。每当我看他们被有趣的信息深深吸引时,都会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
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自偏远地区。但是科技创新赋予他们更多可能。他们几乎不用花钱就能与亲人实时沟通,像我一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一系列交易。
目前,我加入了几个微信群,其中有一个群是印度人在北京。我们在群里计划聚餐、生日派对,组织节假日出游、周末度假等活动;我们在线上互动,保持联系,消解思乡之情。
通过这些应用程序,我与匆匆过客的陌生人成为了好朋友。多年断了联系、现已定居世界各地的校友们又找回了重聚的感觉。他们之中有企业家找我咨询,怎样能为中国的发展添柴加火。
但是应用程序也会有欺骗性。有一天,我在百荣商场遇到了一位可爱的中国姑娘。她那么美,唤起了我心中的尊重、平和与喜悦之情。
当我们的电梯里下了几层时,我满怀爱慕,鼓足勇气请求加她为微信好友。她有些不知所措,但还是淡然地同意了。
微信翻译了她发来的第一条信息:“我可没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