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家庭剧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主流类型。从曾经的《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后来的《金婚》《裸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夫妻那些事》,这些作品最能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让观众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前几年家庭剧进入了瓶颈期,在仙侠剧、古装剧、谍战剧的包围之下,不再是荧屏焦点。大量情节趋同,饱受“婆婆妈妈、情节狗血”的诟病,深陷“婆媳+生娃”两大类型的樊篱,鲜有突破。尤其是被爸妈逼婚、婆媳相斗等桥段,让观众在审美疲劳的同时,甚至对一些家庭剧产生反感。
当然,“家庭剧不好拍”几乎是业内的共识。没有玄幻那样的“脑洞”,多是接地气的细腻场景,正是与观众缺乏距离感导致惊喜少,但若强调意外玩巧合,又难免落入洒狗血的窠臼,这也是家庭剧为何难讨好观众的原因。
不过,有难度不代表就做不好。既然是接地气的现实题材,就不能隔靴搔痒,浮于表面,关键在身子伏得够不够低。《还是夫妻》的编剧曾介绍,剧本的生产要归功于前期的大量采访,甚至“出卖”了很多亲戚朋友的真实生活,才将这部作品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比起当今同质化的婆媳题材家庭剧,《老爸当家》讲述的是父女情、姐妹情、翁婿情,没有刻意去制造矛盾冲突,而是用轻喜剧的方式梳理情节,凸显面对心酸时携手共进的家庭观念,平凡中的真情打动观众。《周末父母》则聚焦城市留守儿童,解读“80后”亲子关系,有鲜明的时代性。尽管这两部家庭剧未掀起像近期的古装剧、玄幻剧那样的话题,但做出的探索仍然值得肯定。
家庭剧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要有家的味道,这考验的主要是演技。一些家庭剧常被观众吐槽不像是夫妻、母女,看着直犯“尴尬症”,这样的观剧感受让观众很难进入情节中去体会角色的苦辣酸甜。
电视剧要获得品质和审美的提升,需要以人性呼唤、伦理关怀来填补消费文化的缺陷,而这方面家庭剧有着天然的优势。家庭剧编剧和导演需要用敏锐的视角,捕捉随着时代变化的新型家庭关系,并沉下心来好好琢磨如何通过情节的发展为解决家庭问题提供一把钥匙,给观众以启示与思考。
精品家庭剧应该是慢工出细活,是低到生活的尘埃中,再开出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