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京东金融低调上线一款“京东互保·重大疾病相互保险计划”,此款保险产品由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下称“众惠相互”)承保,目前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
自互助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陆续联姻以来,互助保险让保险业再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速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运用互助的保险机制集合与分散风险,有助于拓展普惠性的健康险。在这方面,相互保险做了很多创新。
根据原保监会公告,相互保险社将开发简便灵活、惠而不费的保险产品,努力“补短板、填空白”,有望进一步提高保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而根据机构预测,我国相互保险的市场空间可达8000亿元至10000亿元。虽然数据显示,相互保险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争议,相互制保险如何破局也备受关注。
京东互保长啥样
“双方早在半年之前就开始研讨产品雏形,当时是京东提出为其平台上的用户提供一款专属的相互保险产品。”对于京东互保的成立背景,众惠互助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款产品根据不同年龄设置了不同的分摊金额,同时在保费的分摊机制上还设置了分摊上限。产品介绍显示——全年分摊保费有上限。例如,26~30周岁,年保费分摊上限为260元;31~35周岁,年保费分摊上限为390元。
据了解,京东互保的主要特点是后分摊机制的设计。《会员公约》约定,投保人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成为京东互保会员,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形成相互保障基金及弥补亏损准备金,由相互保障基金及弥补亏损准备金对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运营和服务成本。当相互保障基金及弥补亏损准备金不足以承担上述责任及费用时,差额部分由众惠相互承担。
众惠相互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互保险社是非股东盈利组织,京东互保项目采取的是后分摊的模式,因此预计不会产生盈利。
关于收取相互保障金的10%作为服务费,用于日常经营和管理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兜底赔付风险,众惠相互人士称,每一自然年度结束后,本计划经核算确认存在亏损的,除用积累的弥补亏损准备金补亏外,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核准或备案,并向全体会员公示后,可以提高续保保费或调整承保条件。在每个自然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公示上一年度财务经营结果,包括利润表、费用明细表等,以供会员了解并监督。
相互保VS 京东互保
作为我国保险业的新生事物,相互制保险社从发起筹建到获批开业都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近期信美相互联手蚂蚁保险推出“相互保”以来,更是引发热议。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自蚂蚁金服推出“相互保”以来,目前已有超1800万人加入。而众惠相互与京东金融共同推出的此款相互保险产品,作为与互联网联姻落地的第二例相互保险产品,在产品细则上与“相互保”有所区别。
例如,在保障范围方面,京东互保包括100种重疾+30种轻症,而“相互保”的保障范围则包括“癌症+99种重大疾病”;除了涵盖范围更广外,投保年龄也放宽至70岁;另外,分摊保费有上限。
第一财经记者从保障范围、保额、理赔额度、可投保年龄、信用风险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详细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此前,互助保险是基于一个共同区域,建立在投保人相互熟悉的基础上开展,往往是同一个行业的人比较熟悉的在一起互助,但参保人员数量相对有限。”朱俊生表示,而此次相互社联手互联网巨头合作推广,则解决了短期内的获客难题,“京东、支付宝有着大流量的优势,可以帮助快速获客。”
“保险公司是保险产品的输出方,而第三方平台通过大数据将更了解用户需求,相互之间有天然的互补关系。”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互联网保险和电商类产品有异曲同工之处,产品方与平台方将融合的更加紧密并且合理的共存下去。
几点争议惹关注
“相互保能够在短期内吸引这么多人参与,体现出大众对保险保障的迫切需求。”信美人寿董事长杨帆称。
虽然在短期内,互助保险让保险业再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速度,但对于互助保险产品的风险问题,例如,收取10%管理费是否合适、如何防止加入成员逆选择、产品道德风险、公平性问题等,质疑声不断。从各方观点看,存在几方面争议。
首先是收取10%管理费是否合理的问题,是否会赔得越多赚得越多?杨帆称,“相互保”在系统建设、运营服务、风险管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前期需要不小的投入,按赔付金额收取10%的管理费,在一段时间内尚不能覆盖成本,未来随着运营效率的不断提高,“相互保”逐步进入稳定运营期,期待能够略有盈余,并会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多种方式,回馈参保成员。
众惠相互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京东互保项目采用的是后分摊保费的方式,原则上除众惠相互的服务费收入外,不会产生结余,为项目设置的弥补亏损准备金部分如有结余将会以救助等形式反哺给会员。
“传统保险产品的管理费测算是按照保费规模收取的,而相互保的管理费则是按照理赔发生额。”某寿险公司精算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对管理费收取方式提出疑问。
朱俊生称,费用率按照赔付金额计算,似乎不宜与行业类似产品的费用率作简单比较,这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另外,未来随着用户参与量的扩大以及试点中成本与投入的具体情况,逐步降低费用率,以更充分地发挥相互保险缓解保险人和投保人利益冲突的优势,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从而以更加经济实惠的价格提供保险服务。
其次是关于逆选择等道德风险。有投保人担忧会出现因电子文件造假,导致欺诈案件的现象发生,而逆选择风险则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不是‘相互保’独有的,”杨帆称,为了降低风险,“相互保”除了沿用条款责任约定、健康告知、90天等待期等通常风控方式,还增加了包括支付宝实名认证来保证加入成员的真实性、芝麻分650分作为加入门槛来控制信用风险,以较低保额设置降低道德风险,联合公估机构进行反欺诈调查等措施。
从两款互助保险产品看,“相互保”在赔付方面仅分两档,京东互保分为四档,虽然易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年龄因素对赔付风险的影响,但仍然相对简单。业内人士对此认为,产品缺乏公平机制,存在不同年龄段的投保人公平性欠缺等问题。
“被保险人之间可能会存在交叉补贴的现象,未来可以根据试点中积累的数据进一步优化,更好地平衡产品简单、易懂、方便管理与精算公平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逆选择。”朱俊生建议,相互保险未来可以加强赔付金额设计与投保人的风险状况之间的联系。
与传统保险互补成破局关键
“补短板、填空白”的相互保险项目在推进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相互保险在国内仍处于“试错”阶段。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与京东金融合作之前,众惠相互和许多拥有特定群体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团体都有过合作洽谈。例如,此前曾在某地区推出过大货车司机特定群体的相互保障计划。但由于在具体赔付过程中,部分参保人员出现拒不赔付的情况,导致项目被迫终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款互助保险产品均由保险公司进行差额兜底赔付。但由于两款保险产品的盈亏状况不明,潜在的亏损风险也引发了业内对于两家相互保险社整体偿付能力的担忧。
“这要看保险公司精算定价的能力,以及接下来的风险管理能力,怎么去管控,让赔付是真实的、避免道德风险等等。市场本身就是一个试错过程,有了经验数据后,产品也会进行迭代更新,让精算基础更可靠,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这都是动态的过程。”朱俊生对记者表示。
实际上,相互保在国外也属于小众市场,并不是保险业主流模式。“相互保险社的优势在于投保人和被保人的利益一致性,基于此,相互保险社可以设计出不以股东盈利为目的、最符合会员利益的产品。”众惠相互相关负责人认为。
“相互制保险和股份制险企在很多方面是一样的。比如,相互制也是公司的形态,包括承保对象、销售制度、准备金制度等都一样,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相互制保险公司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公司的所有人。”朱俊生表示,参保人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盈余分配权,因此相互制公司并不是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这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投保人参与公司治理,也是其优势所在。
硬币的两面性导致相互制保险模式也潜藏着“先天缺陷”。朱俊生认为,由于相互保险公司不能上市发行股票,相互制公司难以利用资本市场去参与并购,业务拓展难度较大;其次,相互制公司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投保人很难参与公司决策,易出现内部人控制情况;另外,相互制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股权激励等。
不了解、不信任、嫌价高,成为大多数人获取健康保障的阻碍,相互保险或为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相互保险除了在理赔机制与传统保险产品有所不同外,其产品类型、销售价格方面也有着明显差别。
而随着相互保险的走红,相互保险是否会颠覆传统保险模式也引发了热议。业内人士认为,相互保险与重疾险绝不是替代关系,因为其产品形式便捷简单,易于为年轻群体接受,对于增强公众的风险和互助保险意识,加强消费者教育,拓展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互保险产品与传统保险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更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朱俊生称,相对于重大疾病产生的费用而言,目前的四档保险金额提供的保障仍然较为有限,特别是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保障不充分的问题更显突出。“消费者除了互助保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其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疾病风险提供更完善的经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