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寿险不应追求超额收益”)
近日,新华保险2016年公司开放日活动在深圳举行。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表示,在当前利率下行和“资产荒”背景下,寿险公司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承压,寿险业将逐步进入低收益率时期,以利差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这位今年初新上任的新华保险掌门人指出,低利率时代,寿险业必需进行转型,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价值,由注重产品投资回报转向注重产品保障责任。“ 保险姓保 的价值理念将引领寿险业回归到保险的本质。”他说。
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谈挑战
低利率时代,寿险获利日益困难
在低利率、资产荒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实现投资获利变得更加困难,高利润、低风险的投资标的成为“奢侈品”。拥有34年寿险从业经验的老将万峰,在执掌新华保险董事长帅印之后,正面临低利率时代下寿险业收益率下降的挑战。
万峰在当日举行的新华保险2016年公司开放日上说,在低利率环境下,高收益、低风险项目稀缺,债务信用风险、资产负债错配、资本市场波动等给保险投资带来较大不确定性,理财型寿险产品竞争力减弱。
他指出,低利率时代,寿险业不可避免地将逐步进入低收益率时期,目前的阶段正是从高收益向低收益的过渡时期。“高收益、高定价时期,风险相对较小;低收益、低定价时期,风险也相对较小,而我们现在刚好在从高收益向低收益转变的过渡期,这个时期风险加大,而且多重风险叠加。”
万峰分析认为,过渡时期的经营风险表现在,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端同时承压,处于两难境地,寿险业以利差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负债端方面,如果不销售理财产品,可能出现现金流风险;如果销售理财产品,可能出现利差损;资产端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中,高收益、低风险项目稀缺,难以规避高收益债务信用风险,资产负债错配、资本市场波动、利率下行等风险因素也将给保险投资收益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寿险业必需进行转型,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价值,由注重产品投资回报转向注重产品保障责任。”万峰说。
谈转型
以期交逐步替代趸交保费
作为保费收入长期位居市场前三的寿险行业老大哥,新华保险如何转型?
在万峰的规划里,新华保险接下来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转型期,从2016年到2017年,新华保险要以期交和续期保费增量逐步替代趸交保费,初步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第二步是收获期,从2018年到2020年,新华保险将完全形成续期拉动发展的模式,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加大业务结构调整。
“现在我要求的是期交和续期增加,但并不是要求总规模。明年,我要求个险渠道十年期以上产品的占比要达到90%,我相信这个如果一直做下去的话,新华会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万峰表示,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新华保险的发展模式将由趸交推动增长向续期拉动增长转变。
不过,转型的压力也接踵而至。最直接的数据反映在其保费不增反降。今年前10个月,其他几家老牌险企保费均实现大幅上扬,而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却出现0.3%的负增长。从排名来看,新华的保费收入跌出业内前十,而此前,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长期位居市场前三。
万峰表示,目前保费负增长只是转型带来的阵痛,主要是受到趸交保费减少影响。万峰认为,在今年前10个月的数据中,新华保险累计原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021.54亿元,尽管保费降低,但更多的数据也证明公司的战略转型带来了成效。
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今年新契约保费中,首年期交占比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4%,达到211亿元,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增长了24%,达到125亿元;整体业务的期交占比已经达到47%,增长了17%。与此同时,公司13个月继续率同比增长了4%,退保率下降了3%。人力方面,绩效明显提升,个险规模人力提升了14%,达到24万人,人均期交产能,由去年的0.9万元增长到1.2万元。
“上述数据说明,新华的业务结构得到了优化,品质也在明显改善。”这位新华人寿的掌门人表示,面对转型带来的阵痛和压力,新华保险高管层已经达成共识,一定会将转型继续到底。
谈投资
寿险投资模式贵在稳健
近年来,随着利率逐步下行,体量巨大的保险资金普遍遭遇资产荒。作为老牌险企,新华保险如何应对低利率环境下隐藏的利差损风险?
万峰表示,对于近年来一些险资在投资端凶猛操作的风格,新华保险将坚守寿险投资的模式,不会通过博取超大超额收益而放大风险。
“寿险投资的特点就是追求长期资产与稳定的固定收益。”万峰称,新华保险将坚持以寿险经营为主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直接投资的模式、银行投资的模式,也不是博取超额收益同时放大风险的模式,而是坚持价值投资和稳健回报,以及短期收益和长期资产的并重,并加强“资产负债匹配”。
万峰称新华保险在投资领域也注重资产配置。“首先要关注短期收益获取和长期资产积累的相关布局,然后在资产配置的逐步引导下,结合国内经济转型所提供的机会,适当进行股权和另类投资,并努力寻找海外投资机会。”万峰说。
记者留意到,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保险公司投资港股市场的热情因此大涨。有媒体报道,平安、人寿、安邦和泰康等4家大型保险机构已经开立港股通账户,太保、新华、人保、华泰、太平和中再等正在申请开立账户。险企举牌港股是否也将成大概率事件?
对此,万峰的回应是,海外资产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险资的重视。但险资的特点决定了海外投资不能激进,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是应该更注重风险。“事实上,在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前,新华人寿已有自己的渠道在海外进行投资布局,沪港通、深港通无非是增加了一个投资海外的新渠道而已,我们会利用好这个渠道,未来会适当增加海外投资机会,更好地平衡企业风险。”
谈趋势
养老险健康险将成主流
近年来,部分寿险公司强调保险产品的理财功能,一些保险公司甚至主要依靠万能险、分红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来迅速做大自己的规模,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引发不少诟病,也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根据《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保监会提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纲要指出,拓展多层次养老保险服务,包括发展与企业/职业年金领取相衔接的商业养老保险、推出个人所得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同时,要发展多元化健康保险,鼓励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险加快发展,全面推开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各类医保经办。
对此,万峰指出,低利率时代下,寿险理财产品竞争力逐步走低,以理财型产品为主的增长因素逐步减弱;在保监会的政策导向下,行业整体将缩减中短存续期业务。更重要的是,“保险姓保”的价值理念将引领寿险业回归到保险的本质,险企只有围绕“保险保障”,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价值,由注重短期增长转向注重长期发展,由注重产品投资回报转向注重产品保障责任,才有可能走得更稳健和长远。
万峰指出,在寿险业回归到保障本质的趋势下,作为社会基本保障补充的商业性、政策性医疗及养老险业务将释放巨大发展空间,养老、医疗、健康、一般寿险和意外等保障产品将成为寿险市场主流产品。
“围绕市场的这一需求,险企只有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需求的寿险产业链,满足客户的保障、健康、养老等需求,并发挥寿险特长,才能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万峰当天在媒体开放日上表示,“新华保险将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比,积极关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新型业务。”